十字军东征:东西方的动机和后果
自动翻译
十字军东征是11世纪至15世纪期间由基督教骑士发起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其主要目标是阻止穆斯林国家的扩张,将圣地归还基督教,并收复先前由基督徒占领的领土。 虽然十字军东征主要与圣地战役有关,但它也发生在西班牙南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和东欧,构成了中世纪复杂的军事和宗教冲突体系。

历史背景
至11世纪末,约三分之二的古代基督教世界已被穆斯林征服,包括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和安纳托利亚。穆斯林的扩张将伊斯兰教带到了西欧的伊比利亚半岛,并威胁到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1095年,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面临土耳其穆斯林入侵的威胁,向教皇乌尔班二世求助。教皇呼吁西方基督徒帮助东方同胞,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耶路撒冷和圣地。
大约公元1077年,土耳其穆斯林控制了耶路撒冷,基督教朝圣者难以前往圣地。塞尔柱人对前往圣地的基督徒征收税款和关税,基督徒遭受虐待的谣言传遍了整个欧洲。
东部政治局势
塞尔柱土耳其人对基督教国家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他们认为基督徒在圣地的存在对其权力构成了威胁。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覆灭后在东部行省的继承者,其统治时间约为公元330年,直至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融合了希腊、罗马和基督教的影响,并在欧洲动荡时期对保存古典知识和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洲的宗教状况
当时的基督教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教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教皇不仅在宗教事务上,而且在政治领域也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为信仰而战的想法在欧洲民众中引起了共鸣,在那里,宗教狂热与进入基督教圣地的渴望交织在一起。
十字军东征的动机
宗教动机
其主要的宗教动机是希望收复圣地,尤其是耶路撒冷,以及与耶稣基督生平相关的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墓教堂 — — 位于耶路撒冷的基督陵墓所在地。教皇乌尔班二世承诺赦免参加十字军东征的士兵的罪孽。这种精神激励对于那些在战斗中杀敌无数、寻求赦免的骑士们尤其具有吸引力。
许多十字军战士认为,他们所谓的圣战是救赎的途径,也是获得赦免的途径。克莱尔沃的圣伯尔纳铎等宗教权威也强化了这种信念。他在1140年写道:“哦,强大的勇士,哦,战士,现在你有了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如果你赢了,那将是光荣的。如果你为耶路撒冷而战,你将赢得天堂的一席之地。”
对许多信徒来说,能够不受干扰或危险地前往基督教圣地至关重要。重新控制这些圣地被视为基督徒的神圣职责。
政治动机
十字军东征为欧洲贵族提供了获取土地、扩张领土的机会。教皇乌尔班二世将十字军东征视为团结欧洲基督教国家(这些国家之间时常发生冲突)的一种途径。
对拜占庭帝国而言,其动机主要出于防御 — — 阻止塞尔柱人进军,因为塞尔柱人正威胁着其领土。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向土耳其人求援,这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兴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欧洲君主将十字军东征视为巩固权力的良机,将那些可能桀骜不驯的藩属派往远离本土的战场。十字军东征也为他们提供了扩大势力范围、控制新领土的机会。
经济动机
许多十字军的动机是追求财富和经济机遇。十字军东征将地中海东部的港口向北欧和西欧商人开放,而这些港口此前已基本关闭了五个世纪。西北欧重新融入全球贸易网络的举动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后果。
十字军东征为新贸易路线的开辟和商业联系的拓展创造了条件。意大利的城邦尤其受益,例如威尼斯,它们通过满足十字军的需求以及随后与东方地区的贸易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乡村绅士为资助十字军远征而大规模出售土地,破坏了现有的封建制度形式,并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变革。
社会动机
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字军东征提供了一个逃离困境、体验冒险并证明勇气的机会 — — 勇气是中世纪社会高度推崇的品质。骑士和贵族则将十字军东征视为展现英勇、赢得荣耀的机会。
在行动能力严重受限的时代,十字军东征也为人们提供了旅行和环游世界的机会。对许多人来说,这是离开家乡、探访远方的唯一机会。
通过参加十字军东征,个人地位的提升也体现在社会动态上。成功的十字军战士有望提升其社会地位,尤其是当他们带着财富或荣耀归来时。
主要十字军东征年表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5-1099)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由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起,是一系列收复圣地行动的开端。它最初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一次大规模朝圣,后来发展成为天主教欧洲的军事远征,旨在夺回穆斯林征服地中海时期(632-661)占领的圣地。
这场运动由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7日发起,其主要目标是响应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的号召,后者请求西方志愿者援助,击退塞尔柱土耳其人从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的入侵。很快,次要目标就变成了首要目标 — — 基督教徒重新征服圣城耶路撒冷和圣地,并将东方基督徒从穆斯林统治下解放出来。
此次战役的首要目标是尼西亚,该城此前受拜占庭帝国统治。十字军于1097年6月18日攻占了该城,击败了基利杰阿尔斯兰的军队。十字军穿过地中海地区后,抵达耶路撒冷,并于1099年7月攻占该城,屠杀了城中的穆斯林和犹太人。
耶路撒冷的攻占标志着基督教十字军国家在黎凡特的建立,包括耶路撒冷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
后续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 因埃德萨伯国落入穆斯林手中而爆发。这场十字军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领导。尽管投入了巨额资源,但十字军东征最终失败,未能收复埃德萨,也未能巩固十字军在圣地的势力。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 是在萨拉丁于1187年攻占耶路撒冷之后爆发的。参与此次十字军东征的重要人物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和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虽然十字军未能收复耶路撒冷,但他们成功地加固了沿海城市的防御工事,确保了基督教朝圣者能够前往圣地。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年) 原本旨在恢复基督教在圣地的权威,却导致基督教城市君士坦丁堡被洗劫,拉丁帝国在拜占庭领土上暂时建立。这场事件深刻地分裂了东西方基督教。
儿童十字军东征(1212年) 是一项非同寻常的倡议,由年轻人(主要为儿童)发起,他们受到异象和宗教狂热的启发。这场十字军东征最终以悲剧收场,许多参与者被杀或被卖为奴隶。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的矛头 直指穆斯林势力的中心埃及。十字军最初取得了一些胜利,攻占了达米埃塔,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 年) 由皇帝腓特烈二世领导,其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通过外交而非军事行动取得了对耶路撒冷的暂时控制。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至1254年) 和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 均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分别针对埃及和突尼斯,均未成功。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1271-1272 年) 由未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领导,是最后一次对圣地的大规模远征。
对西欧的影响
政治后果
十字军东征对西欧国家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摧毁了封建制度,并推动了更为集权的政治结构。圣地十字军人数较多的地区政治更加稳定,建立议会制度的可能性也更高。
世俗政治理论受到十字军东征的影响,尤其是在法国和伊比利亚半岛。国家机构的发展部分是为了满足十字军东征的后勤需求,从而导致了更为复杂的行政体系。
十字军东征在欧洲国家的领土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欧和东欧的征战不仅促进了丹麦、瑞典等王国的扩张,也促成了普鲁士等全新政治实体的诞生。在地中海地区,十字军东征征服并殖民了许多岛屿,从而确保了基督教对地中海贸易路线的控制。
这些战役也在征服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这一进程最终于1492年完成,当时西班牙君主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征服了半岛上最后一个穆斯林聚居地 — — 格拉纳达城。
经济后果
十字军东征对西欧产生了深远的经济影响。他们重新开放了地中海东部的港口,使北欧和西欧商人得以进入,帮助西北欧重新融入了自罗马帝国覆灭以来被切断的全球贸易网络。
商业活动的增加促进了城市和城市治理结构的发展。十字军积极参与的地区税收收入更高,城市化程度也更高。
十字军远征的资金需求导致乡村士绅大规模出售土地,破坏了现有的封建制度。欧洲的信贷基础设施发展起来,以满足十字军东征的后勤需求,一些地方 — — 尤其是威尼斯 — — 从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当十字军征服波罗的海周边地区时,商人和定居者(主要是德国人)纷纷前来,并从中获益。这有助于贸易惯例和经济制度在整个欧洲的传播。
宗教含义
十字军运动促进了中世纪西方教会的军事化,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种军事化的批评。它加强了教皇对教会的控制,并使某些金融创新成为教会运作的核心。
十字军东征影响了欧洲的宗教潮流。例如,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圣乔治于1098年在安条克战役中施展神迹,自此之后,人们对他的崇敬日益高涨。
这场战役也影响了宗教团体的发展,尤其是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等军事团体,它们将修道誓言与军事服役相结合。这些团体不仅在圣地,而且在欧洲也成为了重要的机构。
社会后果
在社会领域,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从十字军东征归来的欧洲人带来了东方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文化习俗。
十字军东征也促进了骑士文化和理念的发展。骑士作为信仰捍卫者的形象得到强化,受十字军东征启发的骑士爱情小说也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学体裁。
这些运动对各个社会群体的处境产生了影响。一些农民通过参与运动换取自由,从而改善了自身境遇。城镇居民和商人获得了与贸易和资助运动相关的新经济机会。
对拜占庭和东欧的影响
对拜占庭的政治影响
对拜占庭帝国而言,十字军东征的后果可谓喜忧参半。起初,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希望获得对抗塞尔柱人的军事援助,并收复帝国失去的领土。然而,很快便发现十字军追求的是他们自己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并不总是符合拜占庭的利益。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对拜占庭帝国造成了尤为严重的破坏,导致君士坦丁堡于1204年被攻陷并被洗劫,拉丁帝国在拜占庭领土上建立。尽管拜占庭帝国于1261年重新控制了君士坦丁堡,但帝国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实力和稳定。
十字军东征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最终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庭领土分裂,这促进了穆斯林国家在东地中海的进一步扩张。
对东欧的影响
在东欧,十字军东征带来了重大的领土和政治变革。尽管十字军东征针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异教徒,但其行动与圣地的战役有所不同,却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基督教化和殖民化。
条顿骑士团等德意志骑士团在征服普鲁士及其他波罗的海地区并使其基督教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征服促成了新国家实体的建立,并通过德国殖民改变了该地区的民族构成。
东欧的十字军东征也促进了该地区融入西欧政治和经济体系,尽管这一过程常常伴随着暴力和胁迫。
对中东的影响
政治后果
十字军东征最终在黎凡特地区建立了四个基督教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这些国家持续了近两个世纪,成为欧洲政治组织在中东地区的独特典范。
对于当地的穆斯林国家来说,十字军东征成为了政治统一的催化剂。赞吉、努尔丁,尤其是萨拉丁等领导人,成功地将分散的穆斯林领地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十字军。这种统一有助于在中东地区形成新的政治格局。
从长远来看,十字军东征增强了穆斯林国家的实力,尤其是马穆鲁克统治下的埃及,后者最终在13世纪末将十字军驱逐出圣地。奥斯曼帝国后来扩张到十字军曾经的领土,并进一步深入欧洲。
经济后果
十字军东征对中东的经济影响包括许多城市现有的经济结构被摧毁,特别是那些遭受长期围攻和随后的抢劫的城市。
但从长远来看,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欧洲与中东之间贸易联系的扩展。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意大利海上共和国在十字军控制的黎凡特港口建立了贸易站,即使在军事冲突期间也继续与穆斯林领土保持贸易关系。
这些贸易联系促进了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商品、技术和思想的交流,对这两个地区产生了长期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宗教和文化影响
十字军东征对不同宗教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十字军对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大屠杀,尤其是在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期间,在这些社群的集体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对中东基督徒,尤其是东正教、一性论派和聂斯托里派基督徒来说,其后果也十分复杂。尽管十字军最初以“解放者”的身份到来,但十字军国家建立的拉丁教会等级制度却常常歧视那些仪式和传统与西方不同的当地基督徒。
从文化角度来看,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欧洲与中东之间的重要交流。欧洲人接触到了阿拉伯的科学、哲学和技术,这促进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思想发展。与此同时,欧洲的建筑和军事技术也影响了当地的传统。
长期后果和遗留问题
地缘政治影响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欧洲国家向欧洲以外的扩张。十字军东征期间建立海外殖民地的经验,后来被应用于欧洲列强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扩张。
十字军东征也影响了欧洲人对抗“他者”(尤其是穆斯林世界)身份认同的形成。这种对抗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持续塑造着欧洲人对中东和伊斯兰教的看法。
在伊斯兰世界,十字军东征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作为欧洲侵略和殖民主义的典型例子。这一历史记忆持续影响着当代西方世界与中东的关系。
军事和技术影响
在军事领域,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欧洲与中东之间的技术和战术交流。欧洲人吸收了许多东方军事艺术的元素,包括使用弩、某些类型的盔甲以及一些防御工事。
十字军在中东建造的城堡和堡垒代表了欧洲和中东建筑传统的融合,是当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军事建筑之一。
十字军东征的经验也促进了欧洲军事组织和后勤的发展,因为长距离运输和补给军队的需求需要新的军事规划方法。
文化和知识遗产
十字军东征的文化和思想影响巨大,欧洲人了解到了伊斯兰科学、哲学和医学的成就,促进了中世纪欧洲的思想发展。
许多关于医学、天文学、数学和哲学的阿拉伯文献被翻译成拉丁文,并提供给欧洲学者。这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并推动了后来欧洲文艺复兴。
在文学和视觉艺术领域,十字军东征的主题激发了许多作品,从中世纪史诗到现代小说和电影。
史学解释
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界对十字军东征的认知和评价发生了变化。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传统欧洲史学中,十字军东征常常被浪漫化为体现骑士理想和宗教热情的英雄壮举。
在现代史学中,研究方法变得更加批判和细致。研究人员从社会经济因素、文化互动以及长期历史进程的角度来分析十字军东征。
在伊斯兰史学中,十字军东征传统上被视为欧洲侵略和殖民主义的表现。然而,现代穆斯林史学家也认识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复杂性及其多种动机和后果。
欧洲经济和社会转型
贸易和金融发展
十字军东征最重要的经济成果之一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十字军东征之前,西欧的经济以农业和地方化为主。与拜占庭和伊斯兰世界的先进文明的接触,为欧洲人开辟了新的商品、市场和贸易方式。
意大利的海上共和国,尤其是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从这一贸易中获益最多。它们在地中海东部各地建立了贸易站,并发展了完善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国际贸易。银行、保险、复式簿记和其他金融创新在意大利的发展,部分得益于这一贸易。
新的贸易路线促进了欧洲货币的流通和货币经济的增长,逐渐减少了对易货贸易的依赖,强化了市场关系。这些经济变化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化
贸易的扩张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并催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 — 城市商人。这个阶层逐渐获得了政治影响力,并经常获得君主授予的特权,以限制封建贵族的权力。
城市不仅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成为文化和知识生活的中心。大学、同业公会和市政府在城市环境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化和专业化。
乡村也发生了变化。骑士们为了筹集资金参加十字军东征,大量出售土地,导致土地所有权重新分配。这些经济变迁导致传统封建关系逐渐瓦解。
技术和农业创新
与伊斯兰世界和拜占庭的接触有助于新技术和农作物传播到欧洲。水稻、甘蔗、棉花和各种水果等农作物通过十字军控制的领土传入欧洲。
技术创新包括改进的灌溉方法、风车和新的纺织制造技术。这些创新促进了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
纸张的生产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通过与伊斯兰世界的接触而传入欧洲的,它使书籍更容易获得,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从而彻底改变了欧洲的知识生活。
对文化、科学和教育的影响
文化交流及其后果
十字军东征为欧洲与中东之间的密切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欧洲人了解到了伊斯兰世界先进的物质文化,包括建筑、装饰艺术、纺织品、陶瓷和烹饪。
这种文化交流导致了欧洲艺术和建筑的新风格,融合了西方和东方的元素。十字军东征后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哥特式风格包含了一些受伊斯兰建筑启发的元素,例如尖拱和复杂的几何图案。
受东方文化的启发,文学中涌现出新的体裁和主题。十字军东征的故事在骑士传奇和史诗中广为流传,塑造了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浪漫形象。
科学和医学知识
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科学和医学知识的传播。欧洲人获得了希腊科学著作的阿拉伯语译本和注释,其中许多著作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欧洲失传。
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盖伦等古代学者的著作在伊斯兰世界得以保存和发展,并被翻译成拉丁文,融入欧洲科学界。这促进了欧洲思想的复兴,并为之后几个世纪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在医学方面,欧洲人熟悉了更为先进的阿拉伯诊疗方法、药理学和外科手术技术。许多中东地区的药用植物和药材也被引入欧洲医疗实践。
教育机构和大学
伊斯兰世界拥有发达的教育机构,例如学校(伊斯兰学校)和智慧之家,与伊斯兰世界的接触影响了欧洲教育机构的发展。欧洲第一批大学大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伊斯兰教育模式的启发。
十字军东征时期兴起的翻译运动丰富了欧洲大学的课程设置。医学、天文学、数学和哲学等学科都在阿拉伯语译本的影响下得到了发展。
这些教育变革促成了欧洲新知识阶层的形成 — — 受过大学教育的科学家和拥有各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
宗教生活和宗教机构的变革
天主教会的变化
十字军东征有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和威望,教皇作为十字军东征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强化了其作为基督教世界精神和政治领袖的权威。
为了资助十字军东征,教会发展了新的财政机制,包括向神职人员和信徒征收特别税、发放赎罪券以及各种形式的筹款。这些财政创新成为教会管理的永久组成部分,后来加剧了欧洲的宗教冲突。
十字军东征也促进了教会的军事化,使“圣战”的概念合法化,并开创了出于宗教目的使用暴力的先例。然而,这种军事化也招致了教会内部的批评,他们认为这背离了基督教的非暴力原则。
军事修道会的发展
十字军东征最独特的制度后果之一是军事修道会的诞生,例如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这些修道会将修道誓言与军事服役相结合,这在基督教传统中是一个新概念。
这些修会最初是为了保护朝圣者和圣地而成立的,后来发展成为强大的军事和经济组织。它们不仅控制着圣地,还控制着欧洲的广大领土,并发展出了复杂的行政结构和金融体系。
军事修道会成为新型宗教和军事组织的典范。即使在圣地十字军东征结束后,这些修道会仍然在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间宗教与朝圣
十字军东征对民间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推崇圣徒和圣物的崇拜,其中许多圣物和圣物是由十字军从东方带到欧洲的。
十字军东征为朝圣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尽管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活动早已存在,但十字军东征使朝圣活动更加便捷、更加规范,为圣地朝圣者打造了完善的基础设施。
十字军东征也促进了宗教文学和艺术新形式的发展。朝圣者指南、十字军东征期间奇迹的记述以及对圣地的描绘成为塑造欧洲人宗教想象的常见题材。
历史记忆与现代诠释
对十字军东征认知的演变
在不同文化中,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在中世纪欧洲传统中,十字军东征被描绘成一场由虔诚和骑士勇气激发的英雄壮举。
启蒙运动对十字军东征进行了批判性重新评估,认为其是宗教狂热和残酷行为的表现。伏尔泰等思想家则将十字军东征视为宗教不宽容和教会操纵民众的典型例子。
19世纪,欧洲的浪漫民族主义思潮常常将十字军东征理想化,视为民族勇气的体现。与此同时,殖民势力有时也会借用十字军东征的说辞,为其在中东的存在辩护。
当代学术话语中的十字军东征
现代历史学家力求对十字军东征有更平衡、更细致的理解,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纳入考量。他们还尝试从多个视角来审视十字军东征,包括拜占庭人、穆斯林以及中东本土基督教社群的视角。
对十字军国家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物证,补充了书面资料。这些研究揭示了十字军与当地居民之间复杂的互动,其中既有冲突与共存,也有文化交流与隔离。
将历史分析与文学、艺术、建筑和宗教研究相结合的跨学科方法丰富了我们对十字军东征及其对文化各个方面的长期影响的理解。
不同文化集体记忆中的十字军东征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十字军东征的记忆始终是矛盾的,既有对宗教暴力的批判性反思,也有对中世纪骑士精神的浪漫化解读。十字军的形象持续出现在流行文化、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当代的关注点和话语。
在伊斯兰世界,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记忆常常与西方殖民主义和侵略的更广泛叙事联系在一起。“十字军”一词有时被用来描述西方在现代时期对中东的干预,从而建立了中世纪十字军东征与现代地缘政治之间的连续性。
对于科普特人、叙利亚人和希腊东正教徒等东方基督教社群来说,十字军东征的记忆复杂而矛盾。一方面,十字军以所谓的解放者的身份到来;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建立起歧视当地基督徒及其宗教习俗的教会等级制度。
最后的想法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历史上最复杂、最具争议的现象之一。它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特定的宗教、政治和经济状况。同时,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时代本身,塑造了几个世纪以来东西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
十字军东征的动机多种多样,从虔诚的宗教热情到对土地、财富和权力的渴望。这些动机往往交织在一起,使得十字军东征无法归结为单一的原因或解释。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同样多元,影响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生活。它们促进了欧洲国家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宗教制度的变革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知识和技术的交流。
尽管存在诸多争议,十字军东征仍然是一个历史教训,它告诉我们宗教、政治和经济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创造出大规模的历史运动,并对整个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您无法评论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