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挑战专家,探讨卡拉瓦乔《琵琶演奏者》的真实性
自动翻译
数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赝品的画作《鲁特琴演奏者》近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新的验证,确认其为意大利大师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的真迹。 这项由瑞士公司Art Recognition与利物浦大学合作进行的分析,将这幅画作的真迹概率定为85.7%。专家称这一数字非常高。
一个情节的三个版本
《琵琶演奏者》已知有三个版本。一个藏于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另一个属于维尔登斯坦收藏,并于1990年至2013年长期借展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第三个版本来自巴德明顿故居,该故居在格洛斯特郡已有275年的历史,于2001年向公众揭幕。



这三幅画作均描绘了一位手持鲁特琴的青年演奏一首关于爱情的牧歌。巴德明顿宫和冬宫博物馆的版本采用了雅克·阿卡德尔的牧歌,歌词清晰可见:“你知道我爱你,崇拜你……我曾是你的。” 维尔登斯坦的版本则采用了佛罗伦萨作曲家弗朗切斯科·德·洛约尔的作品,并以彼特拉克的歌词为背景。
一幅命运充满争议的画作的故事
格洛斯特郡巴德明顿府的《琵琶演奏者》版本在艺术市场上有着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1969年,苏富比拍卖行以“卡拉瓦乔式”的复制品形式售出了这幅画,售价仅为750英镑。三十年后,也就是2001年,同一幅画作再次以7.1万英镑的价格被拍卖,当时被认为是“卡拉瓦乔圈子”的作品。
买家是英国艺术史学家克洛维斯·惠特菲尔德,他与已故收藏家阿尔弗雷德·巴德共同购得了这幅作品。惠特菲尔德多年来一直坚称这幅画作的真实性,并指出其与乔瓦尼·巴廖内1642年撰写的卡拉瓦乔传记中的详细描述相符。这位历史学家指出,这幅画作与描述“完全一致”,包括花朵上露珠的倒影等细致入微的细节。
下一代身份验证技术
Art Recognition 应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识别艺术品的真伪。该系统采用两种类型的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移位窗口视觉变换器。这些架构经过调整,可将艺术品分为“真品”和“非真品”两类。
该技术能够捕捉艺术家的独特特征 — — 从笔触到高级构图元素。该算法基于一个包含已验证艺术品和已知赝品的庞大数据库进行训练。鉴定过程完全基于作品照片,方便快捷且经济高效。
艺术品识别公司负责人卡琳娜·波波维奇博士强调了这一结果的重要性:“超过 80% 的准确率就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据该公司介绍,该系统甚至能够检测出由生成人工智能创建的数字赝品。
与传统专家的对抗
大都会博物馆前欧洲绘画策展人基思·克里斯蒂安森(Keith Christiansen)断然否认巴德明顿楼版本的真实性。在2007年写给阿尔弗雷德·巴德(Alfred Bader)的一封信中,克里斯蒂安森写道:“没有人 — — 当然也没有现代学者 — — 曾经考虑过,也永远不会考虑,你的画可能是卡拉瓦乔的作品。”
惠特菲尔德认为,克里斯蒂安森和一些意大利专家“墨守成规”,拒绝接受新的归属,尽管其他专家支持这一说法。这位历史学家表示:“人工智能的结果让克里斯蒂安森先生的声誉扫地。”
Art Recognition 的分析也对此前被认为是真迹的维尔登施泰因夫妇的版本产生了怀疑。算法给出了否定结果。对描绘的琵琶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维尔登施泰因夫妇的版本存在诸多错误。
卡拉瓦乔作品的背景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仍然是艺术史上最受尊敬的艺术家之一。这位17世纪的意大利巴洛克大师一生短暂而动荡,创作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少。现存的真迹仅有约60件。
《琵琶演奏者》可追溯至卡拉瓦乔的早期创作。画布上采用柔和的明暗对比法,其灵感源自16世纪布雷西亚大师。这种手法是艺术家早期创作的典型特征,也预示着他成熟时期戏剧性的光彩风格。
画中的静物展现出极高的技艺。精致的水果和花朵、残缺的果实以及破裂的鲁特琴琴身,都暗示着“无常”的主题:爱情如同万物,转瞬即逝,终将消逝。艺术家精准地再现了牧歌的开场音符,令人一眼便能辨认出是罗马印刷师瓦莱里奥·多立克的作品。
乔瓦尼·巴廖内 (Giovanni Baglione) 的传记作为关键来源
乔瓦尼·巴廖内是意大利晚期风格主义和早期巴洛克时期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史学家。尽管巴廖内创作了大量画作,但他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的文学作品以及他与卡拉瓦乔的敌对关系。1603年8月,巴廖内以在罗马流传的冒犯性诗歌为由,对卡拉瓦乔、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和其他艺术家提起了诽谤诉讼。
卡拉瓦乔在审判期间的证词,成为少数记录他对艺术及其同时代人的看法的记录之一。卡拉瓦乔说道:“我认识的艺术家中,没有一个认为乔瓦尼·巴廖内是一位好画家。” 卡拉瓦乔被判有罪,并在审判后被关押在托尔·迪·诺纳监狱两周。
卡拉瓦乔于1610年英年早逝,多年后,巴廖内成为他的第一位传记作者。在他的著作《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生平:从157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二世时期到1642年教皇乌尔班八世时期》中,他赞扬了卡拉瓦乔的早期作品,但在对这位年轻艺术家的生平和性格的描述中,却流露出明显的敌意。这部出版于1642年的著作,汇集了风格主义晚期和巴洛克早期活跃于罗马的艺术家的百科全书式传记。
尽管两人私下不和,巴廖内还是留下了对卡拉瓦乔作品的详细描述。正是这些描述,包括对花朵上露珠倒影等细微细节的描述,让惠特菲尔德得以捍卫巴德明顿庄园版本的真实性。
乐器作为时代的见证
《琵琶演奏者》所有版本中描绘的乐器似乎都出自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玛丽亚·德尔蒙特的收藏。这位红衣主教是卡拉瓦乔的早期赞助人之一,拥有丰富的乐器收藏。
巴德明顿宫和赫米塔奇宫的版本中,桌子一侧摆放着水果和鲜花,桌面铺着裸露的大理石,另一侧则摆放着一把小提琴。威尔登斯坦宫的版本中,桌子铺着地毯,前面放着一把男高音竖笛,花卉静物被微型键盘乐器 — — 竖琴所取代。
选择法国-佛兰德作曲家而非意大利作曲家,反映了德尔蒙特-朱斯蒂尼圈子的文化和政治联系,该圈子具有亲法倾向。这个艺术赞助人圈子对卡拉瓦乔年轻时的风格和职业生涯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业的潜在财务成本
新的鉴定结果可能会使这幅画的价值翻几倍。卡拉瓦乔的作品极其罕见,以至于2019年发现一幅时,估价约为9600万英镑。考虑到巴德明顿庄园版画的最新成交价仅为7.1万英镑,两者之间的差价可能高达数亿英镑。
专家认为,确认这幅画作的作者身份可能会彻底改变人们对这幅作品及其在艺术史上地位的看法。这一发现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经济价值,还在于有机会拓展我们对这位大师创作遗产的理解。
画布上的模型:假设和假定
画中雌雄同体的模特可以确定是佩德罗·蒙托亚,他是卡拉瓦乔时期德尔蒙特家族的成员,也是西斯廷教堂的著名歌手。然而,卡拉瓦乔的传记作者彼得·罗布认为,模特可能是卡拉瓦乔的密友马里奥·明尼蒂。据信,明尼蒂还为卡拉瓦乔的其他几幅作品担任过模特,包括《纸牌作弊者》和两版《算命先生》。
画中的年轻男子有着浓密的栗色头发和柔和的五官,这体现了卡拉瓦乔早期作品的诸多特征。这种模特类型的选择反映了16世纪末罗马艺术界的审美偏好。
艺术史上的革命还是挑衅
人工智能在艺术品鉴定中的应用在专业领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传统的艺术评论依赖于专家基于多年研究特定艺术家作品的经验而做出的主观判断。而新技术则提供了不受人为偏见影响的客观分析。
批评人工智能方法的人士指出,该算法无法解释艺术家的历史背景、出处和风格演变。而该技术的支持者则声称,它可以揭示人眼无法察觉的绘画技巧的微观细节。
《琵琶演奏者》案展现了两种范式的冲突:传统法医与算法分析。这场冲突的结果或将决定艺术品归属方法的未来。
大师早期作品中的明暗对比特征
画作以卡拉瓦乔早期标志性的柔和明暗对比为光影。这种技法灵感源自16世纪布雷西亚艺术家,赋予人物和物件以立体感。光线勾勒出青年和乐器的轮廓,营造出一种物质感和临场感。
在后期作品中,卡拉瓦乔强化了光影对比,发展出戏剧性的暗色调主义,成为其成熟风格的标志。像《圣马太殉道》这样的作品,其特点是从明亮区域到浓重阴影的急剧过渡。《琵琶演奏者》代表了一个过渡阶段,艺术家在后期杰作中运用光线进行实验,最终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效果。
静物象征主义和虚空主义主题
画中的静物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破损腐烂的水果、凋谢的花朵以及破裂的琵琶琴身,都提醒我们世间万物的短暂无常。虚空 — — 生命的无用与短暂 — — 这一主题在欧洲巴洛克绘画中极为流行。
巴廖内细致描绘的花上露珠,隐喻着瞬间的短暂。露珠随着第一缕阳光的消逝而蒸发,如同青春和美貌的消逝。音乐主题也强化了这一寓意:声音瞬间消逝,爱情消逝,只留下纸上书写的音符。
Wildenstein 版本的出处
1628年,德尔蒙特枢机主教的继承人将维尔登斯坦版卖给了安东尼奥·巴贝里尼枢机主教。清单上将其列为“一位年轻人弹奏古钢琴”,但未注明出处。该作品与《圣凯瑟琳》和《纸牌作弊者》并列,后者被明确标识为卡拉瓦乔的作品。
这幅画作于1990年至2013年期间长期借展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90年,一场展览旨在鉴定维尔登斯坦版本是否为卡拉瓦乔真迹。展览图录指出,此版本的光线设置明显不同,并称其“标志着迈向卡拉瓦乔成熟时期更具戏剧性、光线聚焦的风格的重要一步”。
然而,评论家杰森·考夫曼认为,维尔登斯坦夫妇对这位青年的描绘在审美上不如冬宫博物馆的版本。大卫·范·爱德华兹注意到鲁特琴的描绘、次要光源以及桌子和画中人物视角不一致等方面存在明显错误,因此断定这幅画并非出自卡拉瓦乔之手。
巴德明顿故居的历史及其艺术珍品
格洛斯特郡的巴德明顿府是博福特公爵的祖宅,几个世纪以来积累了大量艺术藏品。《琵琶演奏者》的一幅版本曾在此府邸珍藏了275年,直到1969年才被售出。这幅画作长期被私人收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一直未被卡拉瓦乔专家所关注。
该遗产将这幅作品的版本命名为《巴德明顿府上的琵琶演奏者》。这幅画作于2001年售出后,被克洛维斯·惠特菲尔德和阿尔弗雷德·巴德收藏。两位收藏家发起了一场运动,要求重新确定这幅作品的归属,但遭到了顶尖专家的抵制。
与冬宫版本的比较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有的《鲁特琴演奏者》被认为是卡拉瓦乔的早期作品之一,艺术家试图通过这幅作品来表达周围世界的现实性和物质性。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这幅画作的构图与巴德明顿故居的版本相似:一位手持鲁特琴的青年,一张摆放着水果和花卉静物的大理石桌子,以及一把小提琴。
2020年,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版本和巴德明顿故居版本在博尔盖塞美术馆同时展出。这为直接比较两部作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两个版本都收录了雅克·阿卡德特创作的牧歌,歌词都围绕着爱情展开。
两个版本的静物画质量都堪称极高。水果、花卉和乐器的精细描绘,彰显了作者精湛的技艺。牧歌的音符再现得如此精准,以至于出版商的身份一目了然。
蒙特枢机主教在卡拉瓦乔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玛丽亚·德尔蒙特成为年轻卡拉瓦乔的首批也是最重要的赞助人之一。卡拉瓦乔居住在蒙特宫,并有机会接触红衣主教收藏的精美乐器。《鲁特琴演奏者》的初版正是在这段时期(约1596年)创作完成的。
这位红衣主教属于蒙特-朱斯蒂尼派,该派倾向亲法。这解释了画作中牧歌的创作者为何选择法国-佛兰德作曲家。这位赞助人的文化偏好直接影响了卡拉瓦乔这一时期作品的内容。
阿尔弗雷德·巴德(Alfred Bader):收藏家和化学家
阿尔弗雷德·巴德是一位化学家和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于 2016 年去世。2001 年,他与克洛维斯·惠特菲尔德一起收购了巴德明顿宫版本的《琵琶演奏者》。巴德收藏了大量欧洲绘画,最终捐赠给了加拿大皇后大学。
巴德的收藏以其注重作品品质而非名家作品而闻名。他的收藏理念是发掘并推广鲜为人知的艺术家的成就。此次收藏备受争议的《琵琶演奏者》版本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尽管专家们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巴德仍然坚信这幅作品的价值。
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人工智能分析的结果为卡拉瓦乔作品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目前需要对《琵琶演奏者》的三个版本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包括颜料分析、射线照相和预备层检查。这些方法将有助于确定各个版本的时间顺序。
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将是微观层面的绘画技巧研究。通过比较笔触、颜料运用和构图特征,可以证实或反驳人工智能的发现。专家群体应该制定评估算法分析结果的标准。
《琵琶演奏者》一案或将为重新审视其他有争议作品的归属开创先例。人工智能技术或将为长期以来被视为复制品或大师追随者作品的画作真伪争论注入新的活力。
您无法评论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