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对生命的利弊”弗里德里希·尼采,摘要 自动翻译
《论人生历史的益处和危害》是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一篇文章,发表于 1874 年,是《不合时宜的反思》系列的一部分。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现代主义论点,反对出于政治动机重述仅在几年前发生的普法战争事件。 它是现代主义的,试图通过呼吁理性的、面向未来的世界观来劝阻读者不要相信历史叙述。
尼采的幻灭似乎植根于青年教育,即历史课程如何开始塑造德国青年的民族主义认同和团结。他对一个被灌输了可能带有政治目的的历史叙述的民族的未来表达了偏执狂。这可能是对德国在普法战争中所扮演角色的主要叙述的反应。
这篇文章有一个更广泛的目的——鼓励读者向前看,实际上不依赖过去。这与大量借鉴过去的古典哲学截然不同。尼采呼吁他的听众通过呼吁一个非历史生活的时代来克服这种限制性的观点。这些思想是理解 20 世纪哲学的基础,为一战和二战后的怀疑和解体奠定了基调。
尼采散文的原标题是 Vom Nutzen und Nachteil der Historie für das leben。这有时被翻译为“优点和缺点”,但更多时候被翻译为“使用和误用”,暗示尼采在文章中提出的“误用”指控类型。翻译中哪个词组最能传达名字的意思还不清楚。
尼采的散文具有特定的和普遍的应用。其具体目的是批判普法战争后历史研究的国有化影响。它的广泛应用是将学术科学的范式从关注历史转变为超然的、面向未来的范式。
这使得历史作为一门学术艺术存在固有的缺陷。他讨论了记忆的“可塑性力量”,它“重建并包含过去和其他人,治愈伤口,弥补失去的东西”的能力。一个人被降级后对自己头脑的信心,让他看到了历史叙述中隐藏的假设。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尼采认为人必须“将自己提升到超历史的观点”。他提醒我们现在和过去是多么相似,敦促超级历史学家做最进步的事情。如果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将有助于它走向未来,那么领导人就应该这样做。如果脱离历史来分析现在是最有用的,那就这样吧。然后尼采用一系列哲学体系证明了第一种选择是多么有害。
字符列表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这部作品序言的开头几行是歌德的引文。未来,他或他的作品将在全文中被提及或直接评论。但事实上,关于歌德作为一个人物的意义,所有需要知道的都包含在开头的段落中,他确认同意歌德的要求,即生活中遇到的不促使行动的知识应该被鄙视。
弗朗茨·格里帕泽
Grillparzer 是 19 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最著名和最受尊敬的奥地利剧作家。他出现在两次简短的演讲中,但第二次尼采就历史客观性这个话题广泛引用了他的话。
爱德华·冯·哈特曼
哈特曼在文本中出现得相当晚,但很快成为主角,尼采在接下来的七页中照亮了他。尽管尼采多产,但他只广泛引用了哈特曼最著名的著作《无意识的哲学》。不幸的是,对哈特曼来说,大量的引文不是为了赞美,而是为了埋葬他。尼采用了七页的篇幅对这本书、作者和他的理论进行了激烈的谴责。
话题
对历史叙述的不信任
尼采公开反对盲目接受任何一种观点。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政治议程的不信任,包括对记忆作为一种力量的系统性不信任。研究历史的危险在于,人们会相信存在某种对人们有意义的因果叙述,但实际上是一种粗略的还原。
由于生活非常复杂,任何故事都可以有数千种不同的选择,而且每一种都似乎是合理的。经常被重述的变体会在学术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人们相信它是真的。
对于尼采来说,普法战争是这方面的主要例子。在德国,围绕这场战争的讨论导致了德国的统一和强烈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以一种让尼采不安的方式改变了政治权力。他认为人们应该完全忽略历史,除了学术上的自由思想家,他们可以研究历史的叙述并通过利用历史来实现进步社会。
克服文化的局限
这是尼采作品中的一个流行主题。它是其他地方的 übermensch 论点以及本文中的超历史论点的基础。该系统本质上归结为一个事实,即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文化的局限性并有意识地选择超越它们。愚人的比喻是一个类似的论点。
尼采式的超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毫无疑问地接受的论点真理的拒绝。宗教是尼采著作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拒绝基督教而没有质疑基督的复活,而是认为宗教本身是没有意义和破坏性的。他认为它值得钦佩和自由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同样的论点被提出来反对历史。这个故事在两个方面存在争议。首先,历史本身是一种主观的追求,其次,历史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的实用价值取决于讲故事的人当前的计划。
客观性与主观性
古典历史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事件的发生是由于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如果人们能够有效地识别它们,那么人们就可以以一种保持客观性的方式复述故事。对于尼采来说,客观性受到双重威胁。他反对历史遵循可以通过因果关系追踪的情节的观点。他也反对任何客观性即使在最无负担、最超然的故事中也能保留的观点。
对于尼采来说,每当一个人回顾过去,他都会重新诠释想象中的过去。记忆就像一场梦,我们在历史中寻找意义,就像有些人在梦中寻求启示一样。这一切都是主观的和无用的。
关于从过去中提取意义
一篇关于历史学术研究的论文不必从本质/存在的角度来处理记忆,但尼采很快就会使用这样的论点。他认为,记忆在一个人寻找意义的过程中具有破坏性,因为这个人可以创造过去的错误版本,其中意义似乎更明显,从而导致“光荣岁月”的记忆。
对于尼采来说,这是毁灭性的,因为它让人错误地认为生命在因果关系中有意义。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明目张胆的错觉,是对存在的真正问题的一种逃避——我们的经验从来没有救赎的意义。当我们选择深情地记住事件时,我们就会对人类叙述的客观无意义感到失望。
历史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危险的。它威胁着把人带回他所属的地方,通过无所畏惧地接受自己的无意义来克服混乱。
现代主义与教育目的
传统上,教育被视为人们了解他们在故事叙述中所处位置的过程。对于一个严重削弱这个故事价值的论点,教育意味着别的东西。尼采的教育不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而是意识到自己文化的“盲点”。
许多人只记得尼采反对基督徒的著作,回想起他的“上帝已死”论点。但关键是尼采拒绝所有文化假设。历史、政治、科学、文学——这一切都被人类在混乱世界中徒劳地寻找意义所扭曲。受过教育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保持正常的观点,他可以拒绝它并超越他被洗脑的文化。
尼采的思想与欧洲人可能认为的正常或“理智”相去甚远,以至于有时他的思想本质上如此激进,以至于乍一看似乎很荒谬,但《论优势》并没有什么好笑的。尼采将历史实践完全排除在儿童教育之外的观点伴随着这样一种论点,即人类的记忆本质上是有偏见的和自私的,这将造成历史国家化的永久状态。
在美国,尽管美国历史作为一种社会艺术被非常重视,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正如尼采所描述的那样。Zinn 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和 Lowen 的《老师告诉我的谎言》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颇具革命性,但尼采不像 Zinn 或 Lowen。这两个人仍然是历史学家,尼采不只是质疑国有化历史的价值,他质疑过去的权威和先例的权威。
因为尼采的世界太不稳定了(他甚至没有宗教可以填补空白),他看不到历史的价值,因为毕竟未来与现在相比是绝对的混乱。尼采认为,数学和自然科学是真正教育的基础,因为它们有助于决定未来。尼采说,过去必须被埋葬和死去。
奇怪的是,虽然字面上的论点是荒谬的,但这段经文却起到了预言的作用,在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应验。如今,有历史文化的人越来越少,而历史和哲学根本没有像工程或自然科学那样的经济支持。也许这正是由于尼采所预测的原因而发生的。
- "Works of Friedrich Nietzsche", summary
-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by Friedrich Nietzsche, summary
- "The Birth of Tragedy from the Spirit of Music" by Friedrich Nietzsche, summary
- "Human, all too human" by Friedrich Nietzsche, summary
- "Beyond Good and Evil" by Friedrich Nietzsche, summary
- "Antichrist" by Friedrich Nietzsche, summary
- "Thus Spoke Zarathustra" by Friedrich Nietzsche, summary
-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by George Orwell, summary
您无法评论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