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弗莱恩的《哥本哈根》
自动翻译
《哥本哈根》是一部由迈克尔·弗莱恩(Michael Frayn)创作的两幕剧,改编自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和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41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一次会面。尽管取材于真实事件,但该剧的剧情却并非线性发展,三位主人公(玻尔、海森堡和玻尔的妻子玛格丽特)在死后重逢,重温并更好地理解那次决定命运的会面。该剧于1998年首演,并荣获包括托尼奖最佳戏剧奖在内的众多奖项。2002年,该剧还被改编成电影。
玛格丽特·玻尔和尼尔斯·玻尔夫妇与维尔纳·海森堡死后,他们的灵魂相聚,试图回忆海森堡 1941 年前往哥本哈根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次会面的目的已变得模糊不清,但其影响却持续多年。由于当时丹麦处于纳粹占领之下,安排会面十分困难。这次会面标志着两位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和海森堡之间著名的友谊和工作关系的终结。海森堡知道自己正受到盖世太保的严密监视。玻尔留在丹麦对玻尔来说很不方便;尽管他们过去是朋友,但与一位著名的纳粹分子会面会让他成为丹麦同胞眼中的通敌者。两人都记得他们一起散步的情景,所以如果需要私下交谈,他们可能会再次这样做。海森堡来到玻尔家吃晚饭。三人闲聊,试图避免尴尬的局面。谈话有时会变得略显政治化,玛格丽特试图将话题引向更易于社会接受的方向。两人分享了对同行科学家和滑雪假期的回忆。接下来,他们谈论了健在和已故的朋友和孩子。两人开始散步。玛格丽特以为他们会离开几个小时,但他们很快就回来了,玻尔似乎有些激动。海森堡向玛格丽特道谢后便离开了。玛格丽特试图弄清楚海森堡和她丈夫之间究竟说了什么 — — 他们一直在谈论原子弹计划,但具体细节并不清楚。回忆起那次会面,海森堡说他问玻尔,物理学家“是否拥有从事原子能实际利用的道德权利”。玻尔吓坏了。幽灵们试图拼凑出谈话的具体细节,但显然两人都误解了对方的意图,导致对那次充满争执的会面记忆混乱。两人同意从头开始。海森堡承认他曾为纳粹参与原子计划,但曾希望放慢进度并终止该计划。在两人会面时,海森堡可能想向玻尔确认美国人是否有一个类似的计划。玻尔在晚年只顾继续从事美国计划,什么也没说。他被誉为英雄,而海森堡则遭到许多人的唾弃。两人仍对此次会面感到困惑,于是同意回到原点。幽灵们回忆起海森堡1924年首次访问哥本哈根的情景。他成为了玻尔的助手,两人曾多次一起长途散步。尽管两人都相信他们共同完成了伟大的事业,但玛格丽特指出,他们最伟大的成就是在分开的时候取得的。玻尔认为海森堡过于专注于数学,而海森堡则指责玻尔沉迷于他们工作中存在的悖论和矛盾。他们讨论了海森堡与薛定谔之间的竞争,以及海森堡如何抢先一步获得大学教职;玛格丽特怀疑海森堡此行哥本哈根是否是为了炫耀他的成功。她告诉他,他并非反抗纳粹的英雄;他可能曾自欺欺人地声称自己试图破坏原子弹计划,但他真正被科学所吸引。尽管她视海森堡如亲生儿子,但她也承认他让她恼火。他们讨论海森堡是否真正找到了制造原子弹的秘诀。玻尔不确定,但海森堡相信他找到了,并保守了秘密。由于找不到答案,他们再次回到1941年的会面。这一次,海森堡从外部视角审视自己。这一次,玻尔思考着,如果他当时的反应不同,会发生什么。他所有的假设都以死亡和毁灭告终。接下来,他回忆起自己是如何与其他丹麦犹太人一起逃离丹麦的。帮助他们的人是德国人,海森堡的同事。海森堡否认与此事有任何关联。玻尔反复思考自己参与美国原子弹计划以及对该计划造成的数千人死亡的责任。玛格丽特和海森堡一致认为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海森堡回忆起战争末期穿越满目疮痍的德国的旅行。他们想知道自己死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海森堡认为,世界被哥本哈根的那一刻所保存,“被某个永远无法确定位置或定义的事件所保存”。
您无法评论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