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技术解读锡安楼上的中世纪涂鸦
自动翻译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成功解读了耶路撒冷楼上房间墙壁上发现的数十幅中世纪涂鸦。根据基督教传统,楼上房间是举行“最后的晚餐”的地方。 研究人员发现了丰富的铭文、家族徽章和绘画,这些内容可追溯到14至16世纪,此前参观该历史遗址的游客无法看到。
.jpg)
层层石膏之下蕴藏的历史证据宝库
几个世纪以来,锡安山顶的这间长方形房间一直吸引着众多基督教十字军和朝圣者。 晚餐厅 位于耶路撒冷城墙外一栋建筑的顶层,据说是耶稣基督被捕受难前与十二使徒共进最后一餐的地方。
根据史料记载,锡安楼上的房间位于大卫王的墓地之上,至今仍是朝圣之地。现代游客可以看到一座带有大理石元素和哥特式肋拱的石室,可能建于12世纪后期。
长期以来,楼上房间的墙壁上隐藏着一个秘密 — — 十四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基督教朝圣者留下了大量涂鸦,当时这间房间是锡安山方济各会修道院的一部分。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耶路撒冷,方 济各会修士 被驱逐出城,墙壁上便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色灰泥,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得以修复。
先进技术服务考古
在一项综合研究的第一部分中,来自以色列文物局和奥地利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记录并分析了楼上房间墙壁上的30个铭文和9幅图像。研究结果发表在专门研究神学和圣经考古学的期刊 《Liber Annuus》 上。
为了识别和破译这些古代铭文,研究人员运用了一系列现代技术。在使用紫外线和红外线滤光片对房间进行彻底的目视检查后,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两种摄影技术。第一种是反射变换成像 (RTI),它突出了墙壁的物理表面,并帮助揭示了被擦除的痕迹。第二种是多光谱摄影,它识别了墨水、木炭和油漆中使用的特定化学物质。语言专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数字处理和分析。
这些方法使得人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东西,并重建看似无法挽回的历史片段。
朝圣地理:中世纪游客的多样性
综合起来,这些石碑生动地展现了到访过楼上房间的基督徒的多样性。他们包括德国朝圣者约翰内斯·波洛纳(Johannes Poloner),他关于自己在14世纪20年代初访问圣地的记录至今仍留存;瑞士骑士阿德里安一世·冯·布本伯格(Adrian I von Bubenberg),因1476年保卫伯尔尼而闻名(他的儿子20年后也留下了石碑);出身于威尼斯贵族家庭的雅科莫·奎里尼(Jacomo Querini);以及弗兰肯伯爵兰普雷希特·冯·塞肯多夫(Lamprecht von Seckendorf)。
这些只是少数几个通过文字或家族徽章来识别的访客。拉丁文、亚美尼亚文、西里尔文和阿拉伯文的铭文表明,到访此地的基督徒群体十分广泛。
“综合起来,这些铭文为了解朝圣者的地理起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该研究的作者之一伊利亚·贝尔科维奇说道。“他们的族群构成比现代西方导向的研究视角所引导的要多元化得多。”这群朝圣者包括亚美尼亚人、捷克人、塞尔维亚人,以及居住在东方、讲阿拉伯语的基督徒。
特殊发现:盾徽、图画和符号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发现之一是,经鉴定,一枚纹章属于特里斯特拉姆·冯·托芬巴赫(Tristram von Teuffenbach)贵族家族,该家族原籍奥地利施蒂利亚州穆劳地区。这枚纹章很可能是1436年一位朝圣者在一次朝圣之旅中刻在墙壁上的。同年,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大公腓特烈率领约100名奥地利贵族随从前往圣地朝圣。
另一项发现是一枚盾徽,令人联想起德国阿尔特巴赫镇的现代盾徽,该盾徽属于施瓦本骑士阿尔伯特·冯·阿尔特巴赫家族。在这枚盾徽上方,研究人员发现了酒杯、盛有食物的盘子以及中间有洞的面包图案,可能象征着耶路撒冷百吉饼。根据研究作者的说法,这些物品的绘制可能是为了暗示《最后的晚餐》。
这块亚美尼亚铭文上写着“1300 年圣诞节”,可能是 1299 年 12 月 22 日在叙利亚的一场战斗中为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二世而战的一名士兵留下的。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蝎子的图案,这很可能与苏菲派传统有关,即信徒进入一种特殊的恍惚状态并接触有毒动物。研究作者认为,这幅画是为了纪念谢赫·艾哈迈德·阿贾米(绰号“波斯人”)而作,他在从方济各会手中没收锡安楼并将其改建为清真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背景:方济会修道院和奥斯曼帝国的征服
楼上的房间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墙内锡安门南侧,曾数次被毁又重建。大部分发现的涂鸦可追溯到中世纪晚期,当时楼上的房间是方济各会修道院的中心,主要服务于天主教朝圣者,尽管不同信仰的游客也经常光顾。
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后不久,方济各会被驱逐出楼上房间,该房间一直处于穆斯林的控制之下,直到1948年。这段时期的痕迹在墙上的涂鸦中清晰可见。该项目发现的伊斯兰涂鸦包括一段铭文和一幅蝎子画,以纪念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耶路撒冷的第一位宗教人物阿贾米。
研究人员写道:“我们不知道楼上房间墙壁被粉刷的具体时间,但我们推测是在穆斯林占领后不久进行的,因为新主人不太可能在显眼的地方留下大量基督教铭文、纹章符号和朝圣者的记录。”
他们补充道:“基督教的铭文大多是用木炭书写或绘制的,而穆斯林的铭文,包括蝎子的图像,都刻在了墙上。这显然是为了表明所有权,确保如果这栋建筑落入基督教徒之手,穆斯林的铭文不会被抹去。”
圣地涂鸦:破坏还是传统?
尽管研究人员对从城墙上获得的丰富信息感到兴奋,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允许朝圣者在耶路撒冷最神圣的地方涂鸦?事实上,考虑到一些较为复杂的铭文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方济各会修士很可能也认可了这些涂鸦。
“方济各会对此事的态度模棱两可,”作者写道。“楼上房间的情况与已知的西欧教堂涂鸦现象相符。”
在现代,“教堂”旁的“涂鸦”令人担忧,破坏历史遗迹的人将面临法律后果。然而,这种涂鸦在中世纪并不少见。该研究的作者指出,“西欧教堂的涂鸦在13世纪后期变得普遍”,并在近几代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许多已破译的铭文看起来是用木炭或刀匆匆刻写的,但其他铭文则展现了一定的艺术技巧,很可能是在修道院知情(甚至批准)的情况下创作的。
这项研究对于历史科学的重要性
这些新发现的古代铭文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中世纪耶路撒冷朝圣之旅的认识。它们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证据,补充了书面资料,并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那些踏上漫长而危险的旅程前往圣地的人们。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涂鸦揭示了朝圣者比以往认为的更加广泛的地理和文化多样性。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虽然学术文献主要关注西欧朝圣者的经历,但楼上的铭文却至关重要地提醒我们,中世纪晚期前往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朝圣者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
这些发现也揭示了耶路撒冷复杂的宗教和政治历史,基督教、犹太教和穆斯林传统在这里交织重叠。宗教团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圣地权力的变迁,都反映在楼房的墙壁上:用木炭或墨水刻写的基督教铭文与刻在石头上的穆斯林铭文并存。
历史研究技术突破
楼上房间涂鸦解密项目的成功展现了现代科技在历史和考古研究中的巨大潜力。用于研究库姆兰死海古卷的方法如今正被用于揭示历史建筑墙壁上隐藏的铭文。
“这些新发现得益于以色列文物局在研究犹大沙漠古卷(库姆兰遗址)过程中开发的新技术。该方法利用多光谱摄影技术,揭示了多年来褪色、肉眼无法辨认的铭文,”以色列文物局的项目负责人迈克尔·切尔宁和沙伊·哈勒维解释道。
诸如此类的技术可以彻底改变我们对过去的理解,让过去被隐藏的事物重见天日。它们让研究人员能够“解读”历史建筑的墙壁,将其视为一种档案,记录着它们复杂的历史以及来访者的故事。
锡安楼上的房间是三大宗教的圣地
楼上的房间不仅对基督教,对其他一神教也具有特殊的意义。犹太人和穆斯林尊崇这里为圣经中大卫王的陵墓,传说大卫王的陵墓就位于教堂的地下室。基督徒则尊崇这里为最后的晚餐的举办地。
该遗址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犹太人和穆斯林都将其尊崇为大卫王的陵墓,据说位于地下室。
不同宗教传统的重叠是耶路撒冷的整体特征,导致该市的许多地方经历了易主、毁坏与重建、重新思考和重新诠释的复杂历史。
进一步研究展望
此次发表的研究成果只是对锡安楼上房间进行全面研究的第一部分。预计后续研究将揭示更多铭文和图画,并对已发现的铭文和图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此外,该项目成功应用的方法也可用于研究耶路撒冷及其他地区的其他历史建筑。数千座历史悠久的墙壁上可能隐藏着铭文,这些铭文可以通过多光谱摄影和其他现代技术揭示出来。
这些研究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对过去的认识,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来聆听那些名字很少出现在官方史料中的遥远时代的普通人的声音。
国际合作对历史科学的贡献
此次楼上房间涂鸦解读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各国科学家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由沙伊·哈列维和迈克尔·切尔宁领导,成员包括来自奥地利科学院(ÖAW)和以色列文物局(IAA)的科学家。
在研究一个对多种文化和宗教都具有重要意义的遗址时,这种合作尤为重要。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汇集不同的视角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构建一幅更完整、更平衡的历史图景。
此外,国际合作促进了技术和方法的交流,从而加速了历史和考古研究的进展。
跨学科方法的重要性
解读楼上房间涂鸦的项目也体现了跨学科方法在现代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这项研究的成功离不开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数字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的通力合作。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确定了这些发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语言学家帮助破译了不同语言的铭文,数字专家应用先进的技术揭示了隐藏的图像,保护专家确保了脆弱的过去痕迹的保存。
这种跨学科合作在现代科学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必要,因为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来解决。
过去的遗产在今天
楼上房间的故事,以及其基督教和穆斯林涂鸦的复杂交织,是耶路撒冷乃至整个中东历史的缩影。它提醒我们,该地区各种宗教和文化传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至今仍在延续。
与此同时,朝圣者的涂鸦提醒我们,人类普遍渴望留下印记,见证自身的存在和信仰。从中世纪的朝圣者到现代的游客,人们都试图以某种方式与他们认为神圣或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建立联系。
对楼上房间涂鸦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经验的这些方面以及它们如何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表现出来。
几个世纪以来的朝圣之地
楼上房间作为朝圣地的历史至今仍在延续。尽管宗教和政治背景已然变迁,但世界各地的人们依然被其历史和精神意义所吸引,前来参观。
一项对中世纪涂鸦的研究表明,此类朝圣活动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朝圣者始终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这提醒我们,耶路撒冷一直以来都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是不同文化和传统的交汇之地。
也许,我们从这项研究中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就是认识到,即使在宗教冲突和十字军东征的时代,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也可以和平地参观同一个圣地,并在楼上的墙壁上留下彼此的印记。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
对楼上房间涂鸦的研究凸显了保护和研究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如果没有20世纪90年代的修复工作和随后的科学研究,这些铭文和图画可能永远消失了。
这提醒我们,必须谨慎对待历史古迹,并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和研究。每座历史建筑、每一堵古城墙都可能蕴藏着宝贵的历史证据,而这些证据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得以揭示。
这也凸显了档案和历史记录的价值,它们使研究人员能够识别一些涂鸦艺术家,并理解他们的发现。如果没有约翰内斯·波洛纳朝圣之旅的留存记录,或者已知的贵族家族纹章,许多这样的铭文将无法被知晓,其含义也将消失。
您无法评论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