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的粉丝们引发了威斯巴登博物馆大批游客的涌入。
自动翻译
2025年10月中旬,德国威斯巴登博物馆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数百人排队观看一幅鲜为人知的20世纪初德国艺术家的画作。这幅画作之所以突然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泰勒·斯威夫特的新专辑《歌舞女郎的生活》(The Life of a Showgirl)中的MV《奥菲莉亚的命运》(The Fate of Ophelia),该专辑于2025年10月3日发行。
2 现象的规模
3 弗里德里希·海瑟和他的《奥菲莉亚》
4 20世纪和21世纪的绘画史
5 文学和艺术中的奥菲莉亚
6 拉斐尔前派传统
7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奥菲莉亚
8 泰勒·斯威夫特音乐视频的影响
9 Swifties 文化现象
10 威斯巴登作为文化中心
11 文化旅游的前景
12 国际共鸣
13 项目的未来
发现相似之处
博物馆工作人员最先注意到了视频开头的画面与弗里德里希·海瑟的画作《奥菲莉亚》(该画作收藏于博物馆)。博物馆发言人苏珊娜·赫希曼表示,一位工作人员的同事注意到了这一巧合。这位女士是斯威夫特的粉丝,她一眼就认出了视频开头画面中的构图与这幅画作相似。
黑森州立博物馆的管理层迅速对这一发现做出了回应。他们发布了邀请这位歌手的粉丝参加特别参观的邀请函。这条帖子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获得了数千个赞 — — 与博物馆通常的100个赞形成了鲜明对比。
现象的规模
2025年10月12日至13日的周末,博物馆迎来了数百名新访客。其中,有一个家庭专程从汉堡赶来,耗时五个小时,只为一睹这幅画作。驻扎在威斯巴登基地的美国军人也带着家人前来参观。
博物馆馆长安德烈亚斯·亨宁(Andreas Henning)对此次活动既惊喜又欣喜。他指出,在博物馆历史上,一件艺术品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尚属首次。《奥菲莉亚的命运》MV在YouTube上的点击量已超过6500万次,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尝试联系这位明星
博物馆管理层曾尝试联系泰勒·斯威夫特,确认海泽的画作是否是该MV的灵感来源。然而,这位举世闻名的巨星截至2025年10月中旬仍未回复。亨宁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向这位歌手展示原作。
歌曲《奥菲莉亚的命运》(The Fate of Ophelia)荣登公告牌百强单曲榜榜首,并在美国和德国的Apple Music上排名第一。专辑《歌舞女郎的生活》(The Life of a Showgirl)成为音乐史上销售最快的专辑,首周销量超过400万张。
弗里德里希·海瑟和他的《奥菲莉亚》
弗里德里希·威廉·西奥多·海瑟(Friedrich Wilhelm Theodor Heiser)于1857年9月12日出生于格诺伊恩(Gneuen),1921年9月7日逝世于德累斯顿。他专攻肖像画、风景画和历史画。1880年至1883年,他就读于德累斯顿美术学院,师从莱昂·保莱特(Leon Paulet)和保罗·莫恩(Paul Mohn)。1883年至1885年,他继续在卡尔斯鲁厄美术学院师从费迪南德·凯勒(Ferdinand Keller)学习。
1890年,海泽尔曾短暂就读于巴黎朱利安学院。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曾在柏林、巴特哈尔茨堡和德累斯顿生活和工作。他是德国艺术总汇(Allgemeine Deutsche Kunstgenossenschaft)和成立于1910年左右的绿白画派(Grün-Weiss)的成员。绿色和白色是萨克森州的州色。
创建画布
《奥菲莉亚》这幅画作创作于1900年左右。具体创作日期尚不清楚,但专家推测其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幅布面油画尺寸为90.5 x 181.5厘米。作品展现了新艺术运动的标志性特征 — — 流畅的线条、装饰性以及对自然形态的精致刻画。
这幅画描绘了身着白色长裙的奥菲莉亚漂浮在白色睡莲丛中。这幅画的构图令人联想到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四幕中描写女主人公死亡的场景。海泽的作品灵感来源于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于1851-52年创作的著名拉斐尔前派画作,现藏于伦敦泰特英国美术馆。
20世纪和21世纪的绘画史
这幅画作于2017年在慕尼黑拍卖会上售出。同年,威斯巴登博物馆将其作为费迪南德·沃尔夫冈·内斯新艺术运动和象征主义收藏的一部分购入。该收藏包含500多件藏品,经签署赠与契约后,于2017年3月23日成为威斯巴登博物馆的财产。
尼斯收藏以其卓越的品质和重要的艺术史价值而著称。该藏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国际化 — — 涵盖了德国、法国和奥地利的艺术作品。家具、玻璃、陶瓷、灯具、绘画和银器在新艺术运动的精神下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博物馆在文化背景中的地位
凭借尼斯的收藏,威斯巴登博物馆跻身欧洲领先的新艺术运动博物馆之列。该机构成为德国研究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中心之一。除了新艺术运动藏品外,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表现主义作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重要的阿列克谢·冯·亚伦斯基作品收藏之一。
常设艺术展设于七个展厅,展出从12世纪至今的作品。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古典大师、古典新艺术运动和当代艺术。北翼专门展出自然历史藏品。
文学和艺术中的奥菲莉亚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亚,这个角色启发了几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家。剧中,她是一位年轻的丹麦贵妇,是哈姆雷特王子的爱人。哈姆雷特误杀了她的父亲波洛涅斯,奥菲莉亚悲痛欲绝,最终溺毙于河中。
奥菲莉亚的死亡场景并未直接在舞台上呈现。这由王后格特鲁德在第四幕第七场中叙述。根据描述,疯狂的奥菲莉亚当时正在编织野花花环。她爬上一棵悬在溪流上方的柳树,把花环挂在树枝上。树枝不堪重负断裂,她掉进了水里。
鲜花和图像的象征意义
奥菲莉亚躺在水中,继续歌唱,似乎对危险毫不知情。她的衣服里充满了空气,让她像美人鱼一样浮了一会儿。但渐渐地,裙子湿透了,把这个不幸的女孩拖入了海底。奥菲莉亚的死亡被誉为世界文学中最富有诗意的死亡场景之一。
莎士比亚的描写充满了丰富的花卉象征意义。奥菲莉亚王冠上的每朵花都蕴含着特定的含义。这成为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他们试图通过视觉手段来传达场景的象征深度。
拉斐尔前派传统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于1851年至1852年间创作了最著名的《奥菲莉亚之死》的诠释。这幅画作成为拉斐尔前派的杰作,也是19世纪中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米莱斯在英国萨里郡的霍格斯米尔河畔耗时四个月绘制了这幅画的背景。
艺术家以植物学的精准笔触描绘花卉,沿袭莎士比亚的描述,并融入维多利亚时代花语的含义。其中包括三色堇(徒劳的爱)、紫罗兰(忠诚)、荨麻(痛苦)、雏菊(纯真)、勿忘我(忠诚)和罂粟花(死亡)。右侧由树叶勾勒出的骷髅轮廓不仅暗示着奥菲莉亚的死亡,也暗指约里克头骨所在的著名墓地场景。
为了艺术而受苦
米莱斯的模特是伊丽莎白·西达尔,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未来的妻子。数周以来,她一直待在一个浴缸里,浴缸里的水由浴缸下方的灯加热。有一天,灯灭了,而米莱斯正沉浸在创作中,丝毫没有注意到,西达尔却患上了重感冒。她的父亲威胁说,如果米莱斯不支付医药费,就要起诉她。
这幅画作于1852年在皇家艺术学院首次展出时,引发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评论家们谴责其对自杀和性爱的描绘。然而,拥护者们则认为,这幅画作对莎士比亚笔下女主人公的刻画精湛,并带有微妙的诗意。它后来成为英国最知名的画作之一。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奥菲莉亚
世纪之交,新艺术运动在欧洲艺术领域达到巅峰,弗里德里希·海泽尔开始转向奥菲莉亚的主题。这场运动在英国被称为“新艺术运动”,在意大利被称为“花之风格”,其灵感源于自然 — — 自然的不对称性、多样的纹理、微妙的色彩以及流畅起伏的线条。
艺术主题借鉴了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开花灌木、多年生植物和攀缘藤蔓成为该风格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菲莉亚被鲜花和水环绕的形象完美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海泽的解读
在海泽的版本中,奥菲莉亚身着白衣,周围环绕着白色的睡莲。白色长裙象征着纯真与纯洁。白色通常与贞洁和优雅联系在一起。优雅的长袍浸入浑浊的水中,在宫廷的礼仪与自然的原始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奥菲莉亚的姿势 — — 双臂伸展,目光向上 — — 令人联想到传统的圣人或殉道者的形象。然而,它也被解读为情色。河流通常象征着生与死的过渡。奥菲莉亚漂浮在两个世界之间,一边是生者的世界,另一边是死后的世界。
泰勒·斯威夫特音乐视频的影响
在《奥菲莉亚的命运》MV中,泰勒·斯威夫特在开场场景中重现了海泽画作的构图。这位歌手扮演奥菲莉亚,身着飘逸的白色长裙,斜倚在睡莲丛中。场景采用新艺术风格,与原画的视觉语言相呼应。
这首歌重新演绎了莎士比亚笔下女主人公的悲剧故事,并提供了一个另类的结局。歌词中,斯威夫特向她的爱人致意,感谢他“将她的心从奥菲莉亚的命运中拯救出来”。这位抒情的女主人公承认,她本可能“沉浸在忧郁之中”,但爱情拯救了她。
专辑创作背景
《The Life of a Showgirl》在瑞典录制,制作人是马克斯·马丁和谢尔贝克,他们曾与斯威夫特合作录制了《Red》(2012年)、《1989》(2014年)和《Reputation》(2017年)。斯威夫特透露,这次合作始于2024年5月斯德哥尔摩“时代”巡回演唱会期间与马丁的一次交谈。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她在欧洲巡演间隙前往瑞典录制专辑。斯威夫特直到录制和宣传材料完成后才向唱片公司汇报专辑制作完成的情况。她声称这张专辑自然地捕捉到了她在演唱会上感受到的“激动人心、充满活力和活力”的能量。
Swifties 文化现象
泰勒·斯威夫特的粉丝们,被称为“Swifties”,对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分析她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在她的歌词、视频和公开露面中寻找隐藏的信息和彩蛋。MV 对古典艺术的引用已成为粉丝们新的文化研究来源。
这种被称为“泰勒·斯威夫特效应”的现象,体现了这位歌手对各个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影响。举办她演唱会的城市,旅游业和当地商业收入显著增长。她作品中提及或介绍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的参观人数也大幅增加。
教育潜力
苏珊娜·赫希曼指出,这是一个向新观众介绍博物馆并探讨艺术的绝佳机会。许多前来观看视频片段中画作的观众首次了解了威斯巴登博物馆及其丰富的藏品。有些人对其他展品很感兴趣,在博物馆停留的时间比原计划更长。
亨宁馆长强调,这是一个吸引那些还不了解博物馆的人们参观的绝佳机会。文化机构越来越多地寻求与年轻观众互动的方式,与流行文化的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威斯巴登作为文化中心
威斯巴登是黑森州的首府,位于德国中部。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众多博物馆。威斯巴登博物馆建于1825年,是黑森州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建筑堪称地标建筑。
除了新艺术运动和象征主义的藏品外,博物馆还以其自然历史藏品而闻名。北翼的常设展览“自然美学”将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分为四个主题展厅:“形式”、“色彩”、“运动”和“时间”。参观者可以探索自然界中形态和色彩的多样性。
营业时间和可用时间
博物馆开放时间为周二和周四上午10:00至晚上8:00,周三、周五、周六和周日上午10:00至下午5:00。随着人们对海泽画作的兴趣日益浓厚,博物馆管理层正在考虑延长开放时间,并组织特别导览,探讨这幅作品的历史及其与拉斐尔前派传统的联系。
博物馆还开辟了一条关于新艺术运动的教育路径,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艺术运动。展览展现了从家具到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在统一的风格框架下的相互关联。
文化旅游的前景
2025年10月的活动展现了跨学科方法在推广文化遗产方面的潜力。古典艺术与当代流行文化的结合在不同的世代之间架起了桥梁,并扩大了博物馆的观众群体。那些因对泰勒·斯威夫特作品的兴趣而来到博物馆的年轻人,有机会探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世界。
博物馆专家指出,此类案例凸显了文化机构积极参与社交媒体的重要性。威斯巴登博物馆对视频发布的迅速反应及其有效的沟通策略,使其能够充分利用视频引发的关注。
挑战与机遇
游客的突然涌入给博物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对日益增长的游客流量需要额外的资源和人员。然而,从长远来看,将一些新游客转化为常客的前景使得这项投资物有所值。
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正在开发特别项目,探索海泽绘画与更广泛文化背景的联系。他们阐释了米勒对德国新艺术运动艺术家的影响、奥菲莉亚形象在欧洲艺术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世纪之交风格的鲜明特征。
国际共鸣
德国博物馆和海泽尔画作的故事在国际媒体上得到了广泛报道。全球各大主流刊物纷纷报道这一现象,不仅吸引了人们对这件作品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威斯巴登博物馆整体的关注。旅行社开始将参观该博物馆纳入德国行程。
驻扎在威斯巴登基地的美国军人及其家属占了新游客的很大一部分。对他们来说,有机会在德国博物馆欣赏与这位美国流行歌星相关的艺术品,是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将两国联系在一起。
社交媒体作为催化剂
博物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关于这幅画作的帖子获得了数千个点赞和转发,这一数字对于博物馆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参观者分享了海泽作品的照片,引发了病毒式传播。与“奥菲莉亚的命运”和威斯巴登博物馆相关的标签在各大平台的德语版块迅速走红。
博物馆借此机会重点展示了馆藏中的其他珍品。由于公众对该机构的兴趣普遍高涨,关于尼斯收藏、亚伦斯基收藏以及自然历史展览的出版物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项目的未来
威斯巴登博物馆管理层正在持续联系泰勒·斯威夫特的代表,以建立正式合作关系。邀请这位歌手参观博物馆并欣赏原画的邀请仍然有效。此次参观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盛事,并加强当代艺术与古典遗产之间的联系。
无论与斯威夫特的会面是否成真,博物馆都已从中获益良多。提升的知名度、更高的参观人数以及吸引新的观众,对于一家文化机构而言,都是长期的资产。威斯巴登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寻求新公众互动方式的博物馆树立榜样。
您无法评论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