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代文物:真还是假?
自动翻译
考古界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发现,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从奇特的机械装置到神秘的文字,一些文物如此不同寻常,甚至挑战了我们对古代文明技术能力的理解。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是高度发达古代文化的真实证据,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是巧妙的伪造品或误解的结果。现代研究方法正在帮助揭示真相,但许多文物仍然是科学争论的焦点。
科技文物
安提基特拉机械装置
安提基特拉装置是古代世界最令人惊叹的科技装置之一。它于1901年在希腊安提基特拉岛附近的一艘沉船残骸中被发现,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至100年左右,是已知最古老的模拟计算装置。
该文物由青铜齿轮组成,置于一个尺寸约为34厘米×18厘米×9厘米的木盒中。该装置最初被发现时为一整块,后来被分成三个主要碎片,修复后又被分成82个独立碎片。最大的齿轮直径约13厘米,最初包含223个齿。
研究表明,该装置可以预测天体位置、日食,并追踪奥运会等四年一届的体育赛事。专家指出,该装置的部分读数存在误差,例如,火星指示器在其轨道的某些点上可能出现高达38度的偏差。这些误差并非源于设计缺陷,而源于古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局限性。
领导该装置研究的卡迪夫大学教授迈克尔·埃德蒙兹表示:“这是一个非凡的装置,独一无二。设计精妙,天文计算精准。其机械设计令人惊叹。无论是谁制造的,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安提基特拉装置展现了公元14世纪之前欧洲才出现的技术精湛水平,是古希腊文明科学成就的独特见证。
巴格达炮台
巴格达炮台(Baghdad Battery)是指1936年在今伊拉克泰西丰市附近发现的一组文物。这组文物包括一个约14厘米高的陶土容器、一个铜制圆柱和一根铁棒。这组文物可追溯至帕提亚王朝(公元前150年 - 公元223年)或萨珊王朝(公元224年 - 650年)时期。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前馆长威廉·科尼格(Wilhelm Koenig)认为,这些物品可能发挥着原始原电池的作用。根据他的假设,如果容器中装满酸性液体,例如葡萄汁或醋,就会形成一个能够产生微弱电流的装置。科尼格认为,这种电池可以用来电化学沉积薄层金属,或用于医疗用途。
然而,大多数考古学家对这种解释持怀疑态度。批评者指出,这些容器缺乏导线或其他电力传输所需的部件,而且相关时期的电沉积物也从未被发现。另一种更常见的理论是,这些容器可能被用来存放圣卷。
不幸的是,原始文物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遗失,进一步的研究变得困难。虽然现代重建表明,这种装置理论上可以产生微弱的电流,但由于缺乏考古资料来证明古代世界对电的实际应用,巴格达电池的用途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丹德拉灯
埃及丹德拉的哈索尔女神庙内,藏有被称为“丹德拉灯”的神秘浮雕。这些位于神庙地下室的浮雕,其解读引发了诸多争议。
这些浮雕描绘了一条蛇从莲花中钻出,被包裹在一个椭圆形的图案中,由一根杰德柱支撑。根据图像周围的象形文字,它们代表了与埃及创世神话相关的雕像。特别是,它们描绘了哈索姆图斯(Harsomtus),有时被认为是太阳神拉(Ra),以蛇从莲花中钻出的形象出现。
20世纪80年代,对这些浮雕的另一种解读出现了,由古代先进技术理论的支持者提出。他们声称,椭圆形类似于白炽灯泡,蛇可能代表线,而杰德柱可能代表绝缘手柄。这一假设表明,古埃及人可能已经掌握了电的知识。
然而,埃及学家强调,这种解读忽略了图像的文化和宗教背景。浮雕附带的密码文字清楚地将其描述为宗教象征的一部分。密码神庙被认为是冥界杜阿特(Duat)的类似物,浮雕描绘了被埋藏在地下的神像,这些神像被认为是神的“尸体”,直到它们通过接触神庙屋顶的光线而重生。
埃及学对浮雕的传统解释完全依赖于埃及宗教象征和语言知识,而“技术”解释则基于表面的视觉相似性,而不考虑文化背景。
神秘的手稿和地图材料
伏尼契手稿
伏尼契手稿以20世纪初获得它的威尔弗里德·伏尼契(Wilfried Voynich)的名字命名,是一份用未知字母和语言写成的神秘手稿。该手稿约240页羊皮纸,上面绘有许多植物、天文物体和裸体女性人物的插图。
2009 年,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放射性碳测年法确定这份羊皮纸的制作时间是在 1404 年至 1438 年之间。风格分析表明这份手稿可能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这份手稿文本具有一些特殊特征 — — 缺乏可见的错误和更正,这在当时的自然手稿中并不常见。其词汇和符号的分布呈现出与自然语言相似的统计模式,但与任何已知的历史语言或密码均不符。
手稿内容通常分为六个主要部分:草药、天文、生物、宇宙学、药学和食谱。草药部分占据了本书的大部分篇幅,其中包含未鉴定植物的图像和文字说明。天文部分包含带有星座和黄道十二宫符号的圆形图表。生物部分描绘了裸体女性沐浴在由管道连接的奇怪液体中的场景。
这份手稿存在了几个世纪,关于它的起源和用途,人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有人认为它是真正的科学或医学文本,有人认为它是精心伪造的,有人则认为它是一篇用密码加密的异端论文。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是人工语言的一个例子,也可能是说方言(自动书写)的产物。
尽管人们多次尝试使用传统语言方法和现代计算机算法进行解密,但伏尼契手稿的文本仍然未被解密,其神秘性仍然吸引着科学家和爱好者。
皮里雷斯地图
皮里·雷斯地图是奥斯曼帝国海军上将兼制图师皮里·雷斯于1513年绘制的世界地图残片。如今,原图仅存约三分之一,藏于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1517年征服埃及后,皮里·雷斯将这幅地图呈献给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此后,它从历史记录中消失,直到1929年才被重新发现。
这幅地图之所以格外珍贵,是因为它包含了一份现已佚失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地图的部分副本。与当时的欧洲地图不同,这幅地图采用波多兰航海图的风格,标有罗盘玫瑰和导航点网格,而非经纬线。地图上有大量奥斯曼土耳其语注释。
这幅地图对南美洲的描绘在当时是高度准确的。然而,西北海岸实际上是中美洲和古巴元素的混合体,最终融合成一块大陆。科学家认为,这是受哥伦布误以为自己已经到达亚洲的影响。南大西洋海岸很可能描绘的是假想的“南方大陆”。
这幅地图引发了诸多争议。一些爱好者声称,尽管南极洲直到1820年才被正式发现,但它描绘的南极洲却没有冰盖。他们认为,这幅地图可能是从某个未知先进文明绘制的古老资料中抄袭而来。然而,专业的制图师和历史学家根据当时关于南极大陆存在的假设以及对现有数据的创造性解读,对这些特征进行了解释。
皮里·雷斯地图在视觉上与欧洲波多兰地图截然不同,并受到伊斯兰细密画传统的影响。这幅地图在伊斯兰制图传统中颇为独特,因为它收录了许多非穆斯林资料,反映了大航海时代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
费斯托斯圆盘
费斯托斯圆盘是一件独特的考古文物,由意大利考古学家路易吉·佩尔尼耶于1908年在克里特岛费斯托斯的米诺斯宫殿发掘时发现。圆盘是一块圆形泥板,直径约16厘米,厚约2厘米,两面刻有螺旋状的符号。
这块圆盘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241个字符分成61组,通过压制单独的印章,刻印在软粘土上,然后再烧制。这使得它成为已知最古老的活字印刷术实例,比古腾堡发明印刷术早了数千年。
该圆盘的年代仍存在争议。不同的研究人员将其归类为公元前1850年至1600年(中米诺斯时期)或更晚的时期(公元前1400-1300年,晚米诺斯时期)。这些分歧源于该发现的考古背景模糊不清。
这张圆盘的用途和内容也仍然是个谜。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 — 从宗教经文、祈祷文或咒语,到行政文件、日历,甚至是游戏棋盘。一些研究人员曾怀疑这张圆盘的真实性,但对其材质和制造技术的现代分析证实了它的古老起源。
为破译费斯托斯圆盘上的符号,人们进行了无数次尝试,但均未取得普遍认可的结果。尽管有人提出一些假设,认为这些符号代表了一种音节文字,但也有学者认为其文字性质可能是字母或表意文字。由于文本量有限(仅约241个符号),且缺乏其他已知青铜时代书写系统的可靠对应,破译难度进一步加大。
费斯托斯圆盘仍然是古代最神秘的文物之一,其不同寻常的制造技术和未解密的信息继续吸引着专业科学家和古代神秘爱好者的关注。
巴斯溪岩
巴斯溪石是一块刻有神秘铭文的小石碑,由约翰·W·埃默特于1889年2月14日在田纳西州劳登县挖掘蒂普顿土丘时发现。这项发现是赛勒斯·托马斯领导的一项更大规模考古调查的一部分,旨在确定是谁建造了美国东部的众多土丘。
石碑长11.4厘米,宽5.1厘米,刻有八个符号,其中七个位于一行,第八个位于主铭文下方。符号刻印深度约为2-3毫米。
19世纪末,当这块石头被发现时,赛勒斯·托马斯(Cyrus Thomas)将碑文解读为切罗基字母。这一版本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公认的版本,直到大约一个世纪后,学者赛勒斯·H·戈登(Cyrus H. Gordon)提出了另一种理论。他认为这些符号代表的是公元一世纪或二世纪的古希伯来语,这可能表明在哥伦布之前,古代近东与美洲之间就存在着联系。
戈登的假设在科学界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考古学家罗伯特·梅恩福斯和玛丽·夸斯对这块石头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结论,它很可能是19世纪的伪造品。他们发现,石头上的符号可能是从当时流行的包含古代字母样本的出版物中复制而来。
根据他们的分析,这件伪造品可能是为了支持当时流行的一种理论,即土墩建造者是“以色列失落部落”的后裔。这符合19世纪的宗教和文化潮流,当时许多美国人对圣经考古学感兴趣,并试图寻找美洲原住民与古代以色列人之间的联系。
虽然巴斯溪石的真正起源仍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现代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它作为历史文物并不可靠。然而,它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例子,展现了如何从当时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视角来解读考古发现。
不寻常的3D伪影
水晶头骨
水晶头骨是用水晶雕刻而成的人类头骨形状的物品,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前哥伦布时期中美洲的文物。最著名的例子收藏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奥赛博物馆以及一些私人收藏。其中最著名的是所谓的“米切尔-赫奇斯头骨”,据称于1924年在英属洪都拉斯(现伯利兹)的玛雅古城卢巴安顿发现。
米切尔·黑吉斯头骨由一整块透明石英制成,大小与小型人类头骨相仿 — — 高约13厘米,长约18厘米,宽约13厘米。下颌与主体部分分离。围绕这件文物流传着许多传说 — — 有人声称它具有超自然特性,距今已有12000年,并且采用了古代文明无法掌握的技术。
20世纪70年代初,修复专家弗兰克·多兰德(Frank Dorland)对这具头骨进行了检验,他指出,这件文物的雕刻完全无视石英的天然晶轴,而这在金属工具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后来,惠普实验室对该头骨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它是由一整块石英晶体构成,包括一块独立的下颌骨。
然而,现代科学研究推翻了水晶头骨起源于古代的说法。2007年至2008年,史密森尼学会的简·麦克劳林·沃尔什使用紫外线、高倍光学显微镜和CT扫描对米切尔·黑吉斯头骨进行了详细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了使用金刚石等硬质磨料的高速旋转工具的证据,而这项技术在前哥伦布时期的文明中尚不存在。
对大英博物馆及其他地方所有已知水晶头骨的研究表明,它们均产自欧洲,最有可能产自伊达尔-奥伯施泰因的工坊。伊达尔-奥伯施泰因是德国的一个小镇,19世纪以加工巴西石英而闻名。米切尔·黑吉斯头骨很可能是在20世纪30年代仿照大英博物馆的头骨制作的。
与普遍的看法相反,真正的中美洲神话和宗教文献中并没有提及具有神秘意义的水晶头骨。这些传说出现得晚得多,是在20世纪神秘学和新纪元运动的背景下产生的,并在小说和电影中广为流传。
萨卡拉鸟
萨卡拉鸟是一个木制鸟模型,由梧桐木制成,并安装在一根棍子上,于1898年在埃及萨卡拉的帕迪伊梅纳墓中发掘时发现。这件文物可追溯到约公元前200年,目前收藏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该模型翼展18厘米,重约39克。
这件文物的用途在考古学家中仍是争论的话题。最有可能的假设是,萨卡拉鸟具有宗教或仪式意义。该模型呈猎鹰形状,猎鹰常被用来描绘重要的埃及神祇,例如荷鲁斯和拉·霍拉克提。有人认为,它可能被放置在奥佩特节期间使用的圣船桅杆上。在卡纳克的孔苏神庙中发现了描绘此类圣船的浮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王国晚期。
其他可能的解释包括将其用作精英阶层的儿童玩具或简单的风向标。
20世纪末,出现了一种对萨卡拉鸟的另类解读,这种解读也更具争议性。一些研究人员,包括埃及医生哈利勒·梅西哈,认为这件文物可能是古代飞行器的模型。支持这一理论的人指出,该模型具有空气动力学外形,并进行了复制实验,声称如果加上尾部稳定器,它就能滑翔。
然而,专业考古学家和航空历史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解释。理查德·P·哈利恩指出,原始模型“太重,不稳定,无法自行飞行”。批评者还指出,用轻质现代材料和附加稳定器制成的改进复制品所展现出的滑翔特性,并不能证明原始文物的设计初衷就是飞行。
埃及象形文字文献中缺乏任何关于飞行器或飞行人物图像的记载,而其中却包含着关于日常生活和技术的详细记录,这也驳斥了“航空”假说。从古埃及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将萨卡拉鸟视为宗教文物的传统解释仍然是最合理的。
罗马十二面体
罗马十二面体是一种罕见的金属物体,形状为规则的十二边形,发现于前罗马帝国的领土。迄今为止,此类物体已发现一百多件,主要分布在现代法国和德国境内,但在匈牙利和英国也发现了一些个别的实例。
这些器物由青铜或石质制成,可追溯到公元2至3世纪。十二面体的尺寸从4厘米到11厘米不等。每个十二面体有12个五边形平面,每个平面的中心都有不同直径的孔。顶点通常装饰有球形凸起。
这些物品之所以格外神秘,是因为在罗马文献中,以及当时的壁画和马赛克中,完全没有提及它们。所有出土的文物上都没有能够解释其用途的铭文。
多年来,关于罗马十二面体的用途,人们提出了许多假说。其中最流行的版本包括:烛台(其中一具标本内发现了蜡)、骰子、测量距离的仪器,以及检查硬币或管道尺寸的量规。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十二面体可能被用作天文仪器,用于确定农业生产(例如播种冬季作物)的最佳日期。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可能被用作军事标准的基准,或用于宗教仪式。后一种说法得到了以下事实的支持:大多数发现都来自高卢-罗马地区,当地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得以保存。
尽管提出了各种假设,但罗马十二面体的确切用途仍然未知,这使得它们成为罗马时代最引人入胜的考古谜团之一。对于一个在其文化和技术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详细描述的文明来说,缺乏书面记录尤其令人惊讶。
著名的骗局和假货
皮尔当人
皮尔当人是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骗局之一,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学家和人类进化史学家。故事始于1912年,当时业余考古学家查尔斯·道森声称在英格兰东萨塞克斯郡皮尔当村附近的一个砾石坑中发现了一位此前未知的人类祖先的头骨和下颌骨碎片。
道森将他的发现呈交给了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学主管亚瑟·史密斯·伍德沃德。他们共同在遗址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据称发现了更多的头骨碎片、牙齿和原始工具。根据这些发现,重建了该生物的头骨模型,并将其命名为“道森的黎明人”(Eoanthropus dawsoni)。
皮尔当人以其巨大的现代形状脑壳和原始猿类下颌的结合而著称。这与当时的流行观点相符,即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脑先于下颌和牙齿进化而增大。这一发现也增强了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因为它表明最早的人类祖先之一曾在不列颠群岛生活过。
尽管一些科学家最初质疑这件发现的真实性,但皮尔当人却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直到40多年后的1953年,一组研究人员才最终证明这具头骨是伪造的。分析表明,这件“文物”是由一个不超过几百年的现代人类头骨碎片和一个经过改造的猩猩下颌骨组成的。牙齿经过人工锉磨以模仿人类磨损,所有碎片都被涂上了油漆,使其看起来像古代遗物。
2016年的一项重大科学调查证实,这件伪造品的主要(即便不是唯一的)制造者正是查尔斯·道森本人。分析显示,所有与皮尔当人相关的物品都是使用道森手中可能找到的同一套材料伪造的。
皮尔当人骗局对古人类学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对非洲真正人类祖先的认定被推迟了数十年。与此同时,它的曝光也显著提高了古生物发现的检测和鉴定标准,促进了更严谨的科学方法的发展。
卡迪夫巨人队
卡迪夫巨人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骗局之一,在 1869 年引起了轰动。故事开始于工人们在纽约州卡迪夫附近的威廉“斯塔布”纽厄尔农场挖井时,挖出了一具看似石化的人类尸体,高度超过十英尺。
发现的消息迅速传开,成千上万的人蜂拥而至,只为一睹这位“石巨人”。纽厄尔不失良机,在挖掘现场搭起帐篷,开始收取50美分(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的参观费。参观者们得以一睹这位仰卧的男子的巨像,他的双膝蜷缩至胸前,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
许多人认为这件发现是真正的古代巨人化石遗骸,这与《圣经》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古代巨人存在的宗教信仰相符。然而,一些科学家立即表示怀疑。耶鲁大学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尔斯·马什在检查了这件发现后宣称:“这是一件非常粗糙的赝品。”
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卡迪夫巨人是由纽约烟草商人乔治·赫尔(George Hull)制造的。他与一位卫理公会牧师就《创世纪》(6:4)中提到巨人的经文的字面解释发生争执后,构思了这个骗局。赫尔是一位无神论者和怀疑论者,他决心证明欺骗那些盲目相信圣经权威的人是多么容易。
1868年,赫尔从爱荷华州道奇堡的采石场运来一块重达一吨的石膏,运往芝加哥。在那里,他聘请了一位雕塑家,为巨人塑像。之后,雕塑被用酸和各种风化工具进行人工老化,最后被秘密埋葬在赫尔表弟纽厄尔的农场里。纽厄尔也是这起骗局的同谋。
尽管曝光率如此之高,公众对这个巨人的兴趣却丝毫未减。著名艺人PT·巴纳姆曾出价6万美元收购,但遭到拒绝。巴纳姆随后制作了自己的复制品并展出,声称他的巨人是真品,原件是赝品。这引出了那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个新的傻瓜诞生”(原话出自巴纳姆之口,意为“每分钟都有一个新的马戏团观众诞生”)。
在工业化和科学探索飞速发展的时代,卡迪夫巨人成为了美国人追求轰动效应和神秘主义的象征,也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科学、宗教和商业之间复杂的关系。
伊卡石
伊卡石是一组据说在秘鲁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石头。这些安山岩因其描绘的恐龙和复杂的医疗程序而备受关注。如果这些文字属实,将与现代科学界关于人类和恐龙生活在不同时代、相隔数百万年的观点相矛盾。
这些文物的推广者是秘鲁医生哈维尔·卡布雷拉·达尔奎亚(Javier Cabrera Darquea),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收藏这些石头。据他介绍,藏品数量超过15000件。卡布雷拉声称,这些石头是由一个拥有先进医学、天文学和古生物学知识的古代文明创造的。
为了验证藏品的真实性,卡布雷拉委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67年,地质学家埃里克·沃尔夫检验了几块石头,并声称上面的铜绿和磨损痕迹表明它们年代久远。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并未发表在公认的科学期刊上,也未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否定伊卡石头真伪的决定性证据来自当地农民巴西利奥·乌楚亚(Basilio Uchuya)的供词。他于1973年承认,他和妻子从杂志、书籍和博物馆展品上复制了这些石头,然后将其埋在添加了沙子的鸡粪中,人工使其变老。乌楚亚将这些石头卖给了游客和收藏家,其中就包括卡布雷拉。
尽管卡布雷拉承认了这一点,但他和他的追随者仍然坚持这些藏品的真实性,认为乌楚亚是在当局对文物非法贸易的担忧下撒谎的。他们指出,岩石上一些恐龙的解剖细节非常精确,他们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不可能复制这些细节。
然而,科学界对此仍持怀疑态度。缺乏受控的考古发掘来确认这些石头的来源,加上图像中存在时代错误(例如直到20世纪才通过古生物学发现而为人所知的恐龙特征),这些都使其真实性受到质疑。此外,许多描绘奇幻生物和场景的图像反映的是对古代文明的现代观念,而非真实的历史知识。
目前,大多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伊卡石是现代赝品,是为了满足旅游市场和对超自然现象和另类历史理论感兴趣的收藏家的需求而制造的。
掉落石头
德罗巴石碑的故事是不明飞行物学和另类考古学领域最著名的骗局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外星类人种族的故事,据称他们大约在1.2万年前登陆地球,地点是中国和西藏边境的巴彦喀拉乌拉山脉地区。据传说,1938年,由考古学家齐普泰率领的中国探险队在洞穴中发现了716座坟墓,其中埋葬着头大身瘦的小生物(身高约1.38米)的遗骸,以及716块直径约30厘米的石盘,石盘中央有一个洞,上面刻有微小的象形文字。这些石盘据称讲述了德罗巴族飞船坠毁的故事、他们的求生之路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的互动。
然而,这个故事被认为是虚构的,因为:
- 没有任何实物证据证明这些圆盘、骨骼或探险队的存在。
- 学者 Chi Pu Tei 和 Tsum Um Nui(据称他们破译了象形文字)的名字与中文姓名不符,在可靠来源中也没有提及。
- 奥地利工程师恩斯特·韦格勒 (Ernst Wegerer) 于 1974 年拍摄的圆盘照片尚未得到证实,据称这些文物本身已经消失。
- 中国也发现了类似的良渚文化(公元前 3400 年至 2250 年)碧玉盘,但与外星理论无关。
这个故事在 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杂志《Sputnik》和西方出版物上发表后开始流行,获得了详细信息,但科学界认为这是一个伪考古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