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在广告感知中的作用:为什么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重要
自动翻译
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广告比仅仅注重理性论证的广告更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科学研究证实,积极的情感能够与品牌建立持久的联系,并有助于形成长期的忠诚度;而消极的情感虽然对短期目标有效,但往往会引发心理抵触。情感与理性影响力之间的平衡已成为现代广告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决定了与受众沟通的有效性。
广告传播中的情感影响
情感在广告感知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情感会引发初步反应,甚至在对信息进行理性评估之前,就塑造人们对品牌的态度。我们的大脑运作方式使得情感刺激的处理速度比逻辑论证更快、更深入。
情感广告在潜意识层面发挥作用,使影响过程对消费者而言不那么明显。根据销售公司 Everest 和研究机构 Tiburon Research 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43% 的受访者表示,情感广告有助于更好地记住品牌。近一半的受访者更关注情感广告,而非理性广告 — — 其中 61% 为女性。
策略性地运用情感可以让广告商:
- 在信息量大的情况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 在情感和品牌之间建立联想
- 提高广告信息的记忆度
- 创造行动(购买)的动力
- 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关系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行为遵循以下原则:追求愉悦,回避不愉悦。这一基本机制构成了广告情感影响的基础。
营销中的情绪心理学
情绪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过去发生的事情(通过记忆)或未来发生的事情(通过模拟事件的可能结果)的态度。情绪作为一种信号,使人能够根据“好 - 坏”、“危险 - 安全”、“喜欢 - 不喜欢”等类别来评估情况。
神经营销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决策都是基于系统1(丹尼尔·卡尼曼的术语)做出的 — — 快速、直觉、情感驱动的思维。系统2 — — 缓慢、理性的思维 — — 稍后才会发挥作用,并且通常会在情感层面上证明已经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
当广告激发强烈情感时,就会发生以下情况:
- 负责情绪反应的大脑区域被激活
- 与某些情况相关的激素被释放(多巴胺代表快乐,肾上腺素代表恐惧)
- 神经连接的形成会影响后续的品牌认知
- 与情绪状态相关的信息的记忆得到增强
情感对我们购买决策的影响远大于广告内容本身。情感创造了营销人员所说的品牌“情感价值”,即消费者在与产品互动时体验到的一系列联想感受。
广告中的情感类型
专家将广告中的情绪分为三类:中性、积极和消极。
中性情绪
好奇、惊讶等中性情绪主要用于吸引受众对广告信息的初步关注,激发认知兴趣,并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产品或服务。
惊喜能让广告在纷繁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出乎意料的视觉图像、不寻常的情节或自相矛盾的表述,都能引发短期反应,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其他刺激转移到广告信息上。
好奇心会促使消费者探寻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制造模糊性、诱惑力或神秘感的技巧常常被用来引发探索行为。例如,一则广告语“您要乘坐商务舱吗?看看您能体验到什么?”会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想知道这个承诺背后究竟是什么。
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有助于与品牌或产品建立良好的联系。这些包括:
喜悦和幸福 是广告中最常见的情感。广告主角使用产品后感到快乐,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或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喜悦与多巴胺的释放有关,多巴胺是一种愉悦激素,它能激发人们重复产生多巴胺的行为。
当人们拥有共同点和理解的共同基础时,同情心 就会产生。广告通过塑造目标受众能够产生共鸣的人物来利用同情心。他们有着以下共同点:
- 爱好(运动、艺术、旅游)
- 品味(对食物、音乐、服装的偏好)
- 人生原则和价值观
与同情或爱相比,尊重 是一种更自觉、更客观的情感。为了赢得尊重,广告会展现制造商的资质:证书、教育背景、满意客户数量。吸引目标受众尊敬的权威人士也同样有效。
平静 与安全感和舒适感息息相关。这种情感对于健康、保障、保险和银行服务相关的产品尤其重要。
当我们接触到超出预期的事物时,就会产生 赞叹之情。广告可以通过展示产品的卓越品质、令人印象深刻的使用效果或赏心悦目的图像来激发赞叹之情。
自信 是一种与掌控局势和未来相关的情感。它常用于承诺提升地位、能力或预期结果的广告产品中。
负面情绪
恐惧、绝望或愤怒等负面情绪被用来激励消费者采取行动。他们通过避免不快的动机来发挥作用,而这种动机往往比追求快乐的欲望更强烈。
恐惧 是广告中最强烈的情感之一,因为:
- 恐惧是一种有效的注意力吸引方式 — — 人类天生就会本能地关注威胁
- 恐惧通常是一种无意识的、立即的反应,会促使人们立即采取行动。
- 恐惧有“记忆” — — 曾经被视为威胁的事物,心理会在将来避免
广告中运用了不同类型的恐惧:
- 害怕生病(牙龈出血牙膏广告)
- 对未来的恐惧和缺乏前景
- 害怕社会不认可
- 害怕错过
内疚感 会让人内心感到不适,并试图摆脱这种不适。例如,一家珠宝店的门被设计成顾客进门时会发出很大的“砰”的一声关上,这会让顾客感到内疚,从而降低他们讨价还价的欲望。
嫉妒 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情感,它促使人们去追求他人拥有的东西。例如,年轻人穿着印有“我飞往马德里只需49欧元”字样的T恤,引起了其他乘客的羡慕,这实际上为在线机票经纪人的服务做了广告。
愤怒 或怨恨可以调动能量,并可用于推动不可接受的情况的改变。
积极情绪及其影响
积极的情绪能够营造一种特殊的品牌感知氛围,并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联系。让我们来探讨不同的积极情绪如何影响广告的感知。
广告中的快乐与幸福
喜悦是广告中最普遍使用的积极情绪。它利用了人类对快乐的基本渴望。唤起喜悦的广告通常使用以下机制:
- 满足需求 — — 产品帮助英雄满足一些重要需求:安全、奢华、声望、亲密、舒适、认可。
- 解决问题 — — 目标受众有特定的问题,当产品解决了这个问题时,他们就会感到快乐。例如:“你孤独吗?用我们的应用找到你的爱情吧”、“用我们的健康饮食系统减肥吧”。
- 避免不快 — — 广告展示了如何借助广告产品来避免负面情绪(悲伤、痛苦、孤独、屈辱)。
有效利用喜悦情绪的一个例子是可口可乐的广告,它始终将其产品与生活中的庆祝和快乐时刻联系在一起。
使用喜悦的益处:
- 面向广泛受众的作品
- 与品牌建立积极的联系
- 容易记住
缺陷:
- 竞争激烈 — — 许多品牌都在利用这种情感
- 需要创意才能从类似的广告中脱颖而出
同情和尊重
点赞是通过创造与目标受众相似或具有激发喜爱特质的角色来实现的。这一机制基于社会亲近性原则 — — 我们更信任和善待与我们相似的人。
在广告中,同情心的产生往往通过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问题来实现。例如,一个迷人的女孩会谈论每个女人都熟悉的问题:头发易断、孩子衣服上的污渍、皮疹。然后,她会提出解决方案 — — 广告中的产品。
尊重源于权威和专业知识。为了赢得尊重,广告应该展现:
- 制造商的专业成就
- 科研与质量认证
- 受人尊敬的专家或公众人物的观点
例如:“Pochta Bank”邀请老一辈尊敬的演员谢尔盖·加尔马什 (Sergei Garmash) 作为其广告宣传的代言人。
冷静而自信
平静作为一种情绪状态,与安全、可靠和没有威胁相关。这种情绪对于广告尤其有效:
- 金融服务和保险
- 健康与安全产品
- 家庭用品
信心与控制感和可预测性密切相关。对于涉及以下产品的产品尤其重要:
- 专业活动
- 公开演讲
- 社交互动
- 做出重要决定
积极情绪对品牌认知的影响
积极情绪对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有多方面的影响:
- 建立忠诚度 — — 积极的情绪会产生对品牌的情感依恋,这种依恋超越了对产品质量的理性评估。
- 增强记忆力 — — 与积极情绪相关的信息更容易被记忆。
- 降低价格敏感度 — — 情感依恋的消费者不太可能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
- 创造积极的形象 — — 即使没有直接接触产品,积极的情绪也会对品牌形成良好的看法。
- 鼓励推荐 — — 满意的消费者更有可能向其他人推荐该品牌。
据调查,受访者在观看情感广告创意时注意到的前三种情绪中,最常见的是兴趣(61%)、灵感(27%)和激情(27%)。
负面情绪及其利用
负面情绪也常用于广告,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它们可以有效地营造行动的紧迫感,并激励人们避免负面后果。
恐惧作为一种广告工具
恐惧是广告中最常用的负面情绪之一。这种情绪源于人们对自身生物或社会生存受到威胁的反应。
广告中的恐惧机制包括三个阶段:
- 威胁的证明(现有或潜在)
- 增强观众对这种威胁的脆弱感
- 提供可以消除威胁的解决方案(广告产品)
广告中使用恐惧的例子:
- 健康恐慌(牙膏广告显示牙龈出血)
- 社交恐惧(除臭剂广告描绘了因气味而遭受社会排斥的情况)
- 财务恐惧(保险广告展示了没有保险的后果)
- 害怕错过(限时优惠)
利用恐惧的好处:
- 迅速引起注意
- 创造立即采取行动的动力
- 它比中性信息更容易被记住。
缺点和风险:
- 可能会导致拒绝并希望避免广告
- 与品牌产生负面联想
- 可能会导致出于防御反应而忽略该消息
- 有道德局限性
研究表明,适度使用恐惧是最有效的 — — 太少的恐惧会让人失去动力,太多的恐惧会让人麻痹并导致否认。
内疚及其有效性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不作为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了负面影响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在广告中,内疚感通常用于:
- 父母为孩子购买最佳产品的动机
- 激发慈善事业
- 推广环保产品
- 鼓励医疗保健
有效使用的一个示例:人寿保险广告展示了如果养家糊口的人没有购买保险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后果。
内疚感通过恢复正义的机制发挥作用 — — 一个人努力纠正情况,以摆脱这种情绪所引起的不适。
嫉妒与竞争效应
嫉妒会激发竞争行为,以及想要拥有他人拥有的东西的欲望。这种机制在推广高端商品、地位产品以及与社会地位相关的服务时被有效运用。
利用嫉妒心理的广告通常表现为:
- 因产品而拥有所需属性的人
- 产品所有者获得的社会认可
- 产品的独家性和有限的访问权
例如:高档汽车的广告往往侧重于展示车主的体格优势和地位。
年轻人穿着印有“我飞往马德里仅需 49 欧元”字样的 T 恤,这让其他乘客想要了解这一优惠,这一例子证实了嫉妒作为一种情绪触发因素的有效性。
负面情绪的局限性和伦理方面
在广告中使用负面情绪面临许多限制:
- 心理抵触 — — 人们倾向于避免不愉快的情绪,并可能忽略引起不适的广告。
- 负面转移 — — 负面情绪会转移到品牌本身,产生不必要的联想。
- 道德限制 — — 操纵恐惧和焦虑可能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而言。
- 法律限制 — — 许多国家都有法规限制使用震撼广告和诉诸恐惧的手段。
- 文化差异 — — 不同文化对负面情绪的看法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专家指出,心理学家关于积极情绪有效性的结论与社会广告中负面情绪的实际运用之间存在矛盾。尽管人类行为遵循“追求愉悦,避免不愉悦”的原则,但负面情绪在社会广告中却常常盛行。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影响的比较分析
比较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有效性可以发现它们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品牌的长期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对广告回忆的影响
研究表明,任何强烈的情绪(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能比中性内容更有效地提升信息记忆。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人们记住品牌和整个产品
- 负面情绪常常导致人们关注威胁而不是品牌。
- 积极的广告信息更有可能在对话中被积极讨论和提及。
当人们体验到强烈的情感时,他们更容易记住与这些情感相关的信息。然而,记忆的情感色彩会影响随后对品牌的态度。
对品牌的长期影响
从长远来看,积极和消极情绪塑造了不同的品牌形象:
积极情绪:
- 与品牌建立持久的积极联系
- 形成情感依恋和忠诚
- 促进推荐和积极的口碑
- 增加重复购买的频率和数量
负面情绪:
- 可能会使品牌与负面体验产生联想
- 对一次性销售有效,但对建立忠诚度无效
- 常常导致人们不想再与品牌进行沟通
- 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负面的品牌形象
对广告的积极情绪反应与品牌吸引力的提升最为密切相关。这解释了为什么广告常常运用积极情绪,承诺在购买产品时带来愉悦的体验。
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通过不同的激励机制发挥作用:
积极情绪 通过成就动机发挥作用 — — 渴望获得积极的体验、愉悦感和奖励。它们会激发人们重复与品牌相关的体验的欲望。
负面情绪 通过回避动机发挥作用 — — 即消除威胁或不适的欲望。它们对一次性行为有效,但对习惯的养成无效。
研究表明,能够激发积极情绪的广告更有可能带来以下结果:
- 自发购买
- 改变品牌认知
- 从竞争品牌转换
- 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同时,负面情绪对于以下方面更有效:
- 紧急情况下立即采取行动的动机
- 危险行为的改变
- 引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 采取紧急行动的动机
不同类型情绪的有效性研究
科学研究证实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有效性差异:
- 43% 的受访者表示,情感广告有助于更好地记住品牌
- 近半数受访者更关注情感广告而非理性广告
- 成功广告中最重要的三种情感是:兴趣(61%)、灵感(27%)和激情(27%)
脑电活动和自主反应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刺激会激活与长期动机相关的愉悦中心,而消极的刺激会激活与回避和短期行动相关的中心。
情感广告的现代趋势
近年来,广告中运用情感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现代广告策略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即关注消费者及其感受。
现代广告的以人为本
现代广告不仅致力于销售产品,更致力于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系。这体现在以下趋势中:
- 真实性 — — 摆脱理想化的形象,转而采用观众能够认同的现实情境和人物。
- 个性化 是指广告的创作,根据消费者的独特性,个性化地呈现他们的需求。例如:可口可乐的瓶身印有名字,买家会在包装上寻找自己的名字,从而人为地造成缺货。
- 讲故事 是用感性的故事来与品牌建立联系。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被“包裹”在一个感性的传说和一句简单的口号中。
- 社会责任 是对消费者价值观和信念的诉求,展现品牌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
- 社区建设 — — 围绕与品牌相关的共同价值观和兴趣将消费者聚集在一起。
使用情绪组合
现代广告很少运用单一的情感,营造复杂的情感或“情感旅程”被认为更为有效。
根据罗伯特·普拉奇克(Robert Plutchik)的概念,情绪有8种原型,其余的则由它们混合而成。情绪就像调色板,叠加后会呈现出新的色调。
结合情绪可以让你:
- 创造更复杂、更令人难忘的情绪状态
- 调整广告以适应不同的受众群体
- 反映人类经验的多样性
-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情绪组合的例子:
- 惊喜+喜悦=喜悦
- 兴趣+尊重=钦佩
- 冷静+自信=安全
创造情感广告的新方法
技术进步和媒体消费的变化带来了创造情感广告的新方法:
- 互动性 — — 让消费者与广告进行主动互动,从而增强情感反应。
- 个性化 是根据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偏好调整广告信息。
- 多感官体验 — — 调动多种感官来创造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 游戏化 是利用游戏机制来激发积极情绪和参与度。
- 微时刻 — — 创造适合消费环境的简短但充满情感的广告信息。
- 使用神经营销研究 是应用科学方法来衡量情绪反应和优化广告。
例如,耐克为顾客提供了根据自己的设计定制运动鞋的机会。这种做法让顾客对独特的购买体验感到满意,也提升了公司的销售额。
测量情绪反应的方法
为了评估情感广告的有效性,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来测量受众的情感反应。
传统研究
传统情绪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
- 调查和问卷 是最常见的方法。受访者会看到一则广告,并被要求用不同的尺度来评估自己的情绪,或者从他们经历过的情绪列表中选择。
- 焦点小组 是一种小组讨论,提供有关广告认知及其引起的情感反应的深入信息。
- 深度访谈 是与目标受众代表进行的个人对话,以识别无意识的情绪反应。
- 投射方法 是让你绕过理性障碍并识别真实情绪反应(联想测试、未完成的句子、拼贴画)的技术。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 自我报告的主观性
- 难以用语言表达情绪
- 社会期望的影响
- 意识不到某些情绪反应
神经营销研究
现代技术使得测量与情绪反应相关的生理指标成为可能:
- EEG(脑电图) 是与情绪反应相关的大脑电活动的测量。
- 眼动追踪 是对注视模式和对广告中情感重要元素的注视的分析。
- 测量皮肤电反应 就是记录与情绪唤起相关的皮肤电导率的变化。
- 面部表情分析 是识别与各种情绪相关的面部微表情。
-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是对感知广告过程中大脑活动的可视化。
神经营销方法的优势:
- 测量的客观性
- 追踪无意识反应的能力
- 反应时间参数的准确性
- 缺乏社会期望偏见
社交媒体分析
社交媒体为分析对广告的情感反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情感分析 是对社交网络上评论和提及的语气的自动分析。
- 情绪反应分析 — — 研究评论中表情符号和其他情绪标记的使用。
- 跟踪传播 — — 评估内容的病毒式传播作为情感影响的指标。
- 用户评论的内容分析 — — 识别与广告相关的情感类型。
- 行为指标分析 — — 评估参与度、观看时间、点击次数作为情绪反应的间接指标。
Everest Sales House 和 Tiburon Research 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探究情感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观众更青睐情感广告,因为它能引发强烈共鸣,并与品牌建立联系。
在广告中运用情感的实用建议
通过分析各种情绪的有效性,可以制定出用于广告的建议。
为目标受众选择正确的情绪
在为广告活动选择情绪时,重要的是要考虑:
- 人口统计学特征 — — 不同年龄、性别和社会群体对情感刺激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例如,Sergey Garmash 主演的 Pochta Bank 广告就有效地影响了年龄较大的受众。
- 心理特征 — — 目标受众的价值观、兴趣、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 — — 决定了哪些情绪最有效。
- 文化因素 — — 不同文化对情绪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在一种文化中引发积极情绪的事物,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中性或消极情绪。
- 产品使用情境 — — 情感应与产品的使用场景相匹配。例如,对于日常用品,简单的积极情绪通常更有效,而对于奢侈品,更复杂的情绪组合可能更有效。
情感广告的基本内容包括:
- 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公司或产品为中心
- 通过相关场景唤醒消费者情感
- 创作真实、值得信赖的故事
情感与理性内容的平衡
情感影响和理性论证之间的平衡取决于:
- 产品类型 — — 对于享乐商品(娱乐、奢侈品),情感成分可能占主导地位,而对于实用商品(家用电器、金融服务),保留重要的理性成分非常重要。
- 决策阶段 :在早期阶段(意识、兴趣)可能以情感成分为主,在后期阶段(比较、购买)则以理性成分为主。
- 市场类型 — — 在产品相似的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情感差异化可能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创作情感广告时,务必牢记“理性”通常是指消费者有意识感知到的功能或价格优势信息。然而,即使采用这种“理性”方法,最初的购买动机仍然是积极的情感反应。
研究证实,非信息广告如果能让消费者与屏幕上的情况产生联系,就能对决策过程产生更大的影响。
情感广告的道德方面
在广告中使用情感时,考虑道德方面很重要:
- 诚实和真实 — — 承诺的情感必须与使用产品的实际体验相匹配。
- 尊重弱势群体 — — 一些群体(儿童、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情感影响。
- 负面后果 — — 应该避免制造或强化负面的社会现象(刻板印象、歧视、焦虑)。
- 操纵技巧 — — 避免滥用强烈的情感来推销价值可疑的产品。
- 文化敏感性 — — 考虑到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对情感的感知差异。
为了制作符合道德的情感广告,建议:
- 关注产品的真正好处
- 避免夸大情感利益
- 针对不同群体测试广告,以识别潜在的负面反应
- 在情感影响和明智的消费者选择之间保持平衡
情绪在广告感知和消费者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每种情绪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应用,但研究和实践表明,从长远来看,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具有诸多优势。
积极情绪(喜悦、共鸣、尊重、信任)能够与品牌建立良好的联想,有助于建立忠诚度,并增加重复购买的可能性。这些情绪会对品牌认知产生长期积极的影响,并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
负面情绪(恐惧、内疚、嫉妒)能够有效吸引注意力,并促使人们立即采取行动。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很有用,尤其是在社交广告或需要紧急响应的情况下。然而,它们往往会与品牌产生负面联想,并可能导致受众产生心理抵触。
当前的广告趋势表明,广告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真实性以及复杂情感故事的创作。技术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衡量情感反应,并个性化广告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
为了制作有效的情感广告,建议:
- 选择符合目标受众价值观和需求的情绪
- 创作观众能够认同的真实故事
- 在情感和理性内容之间找到平衡
- 衡量情绪反应以优化广告活动
- 运用情感影响力时遵守道德原则
近一半的消费者更关注情感广告而非理性广告,43%的消费者表示情感广告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记住品牌。这些事实证实,情感影响力仍然是广告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从长远来看,积极的情绪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更可持续的基础,不仅促进一次性购买,还促进情感依恋和忠诚度的形成,这对于品牌发展尤其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