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彩色玻璃艺术:大教堂里的光与色
自动翻译
哥特式彩色玻璃艺术是中世纪文化的杰出成就,在12至16世纪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大教堂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明殿堂,五彩缤纷的玻璃窗营造出一种祈祷与沉思的神秘氛围。
十二世纪初,僧侣狄奥菲勒斯(Theophilus)发明了彩色玻璃窗的制作技艺,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技艺几乎始终未变。法国大师们在这一领域达到了极致,创作了沙特尔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和圣丹尼斯大教堂等众多著名建筑。

光的象征意义在哥特式神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彩色光线穿透玻璃板被视为神灵存在的化身。当时的技术创新,包括飞扶壁和尖拱,使得窗户开口得以显著扩大,将大教堂的墙壁变成了连续的光面。
哥特式彩色玻璃的历史发展
哥特式彩色玻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叶,当时苏热修道院院长开始重建圣丹尼斯大教堂。他将教堂视为“天堂的象征”,这彻底改变了教堂空间的照明方式。苏热致力于打造一座“真正的光明殿堂”,其后殿的许多小教堂都装饰着巨大的彩色玻璃窗。
从罗马式到哥特式的过渡,其特点是建筑原则的彻底改变。罗马式教堂厚重的墙壁和狭小的窗户被高墙和巨大的窗户所取代。哥特式建筑师试图通过镂空的墙壁和彩色的窗户来体现神与光的契合。
圣丹尼斯大教堂的第一批哥特式彩色玻璃窗于1144年之前安装,通过基督的形象展现了《旧约》和《新约》场景之间的联系。这些叙事性的玻璃窗展现了摩西的生平、圣保罗书信中的寓言,并描绘了耶西之树。这些玻璃窗运用一系列圆形浮雕来讲述故事,这是彩色玻璃艺术的一项重要创新。
哥特式传统的传播
法国彩色玻璃学派迅速传遍欧洲。在英国,哥特式彩色玻璃出现于12世纪末,比法国稍晚。英国哥特式窗户与建筑风格同步发展:从早期英国哥特式,到装饰风格,再到垂直哥特式。
早期英国彩色玻璃的特点是色彩深沉浓郁,尤其以深蓝色和宝石红色为主。玻璃通常带有条纹,且颜色不均匀,这更增添了它的魅力。其构图由许多小玻璃片组成,具有马赛克般的质感。
哥特式彩色玻璃的发展背景是中世纪欧洲深刻的文化和宗教变革。教堂是当时的中心机构,神圣空间的创造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希望通过建筑传达上帝荣耀的渴望。
制造技术和材料
中世纪彩色玻璃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对复杂工艺流程的了解。僧侣西奥菲勒斯在其12世纪初的论文《De diversis artibus》中详细描述了其制作的基本原理。他对中世纪玻璃制作的描述成为当时技术公认的信息来源。
玻璃制造的主要成分是沙子(二氧化硅)和灰烬(碱)。加热后,这些成分会形成或多或少均匀的粘稠物质,冷却后会变成玻璃。自公元1000年以来,玻璃制造商主要使用木灰,这使得玻璃虽然耐用,但并非总是耐候。
平板玻璃的成型方法
中世纪的玻璃工匠主要使用两种方法来制作玻璃板。在宽片法或筒形法中,工匠将一块仍然柔韧的玻璃泡放在吹管上,将其吹制成圆柱体。然后将圆柱体纵向切割,再次加热,压平成薄片。
另一种制作平板玻璃的方法是冠冕法。玻璃吹制工先将玻璃制成圆盘状,然后将其压平并拉伸成平板。这两种方法都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精确的温度控制。
在中世纪,人们将加热的铁片放在玻璃板表面进行切割。加热的工具会形成一道裂缝,然后可以将其导向所需的方向,使玻璃工匠能够从玻璃板上切下一块形状和尺寸大致合适的玻璃碎片。
玻璃喷漆和染色
玻璃的着色使用了五种基本颜色:深宝石红色(由氧化铜制成)、蓝宝石蓝色(由氧化钴制成)、绿色(由氧化铁制成)、黄色(由硫或烟灰制成)以及紫色(由氧化锰制成)。这些材料在加热过程中被添加到玻璃中,但由于最终成品过于不透明,无法让足够的光线透过,因此通常会在较厚的透明或白色玻璃板上再覆盖一层薄薄的彩色玻璃。
场景细节是用玻璃碎片、金属氧化物和醋或尿液的混合物绘制在玻璃内侧的。然后将碎片放入窑中,使颜料永久地熔合在玻璃上。这一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烧制时间。
组装彩色玻璃板
彩色玻璃的组装过程始于一张全尺寸纸板的制作 — — 将窗户的线条图案直接绘制在粉刷过的桌面上。纸板上清晰地展现了不同色彩区域在各个玻璃片上的划分。
然后,选择合适颜色的玻璃片,并切割出所需形状的碎片。所有元素都经过精确调整,并考虑到连接它们的铅桥,之后,绘画的细节被绘制在玻璃上,并贴合到必要的位置。
成品玻璃片是用横截面呈字母“H”形的带槽铅条组装而成的。玻璃工匠首先将两条长铅条首尾相连,形成玻璃板的角。然后,他将角上的玻璃片放在两条铅条之间,再切出另一条足够长的铅条,将玻璃片的剩余部分包住。
哥特式神学中的光与色彩的象征意义
光是哥特式神学和美学的核心。苏热修道院院长受到狄奥尼修斯崇高神学的启发,他将上帝描述为绝对的光,并将光描述为宇宙的创造力。这一理念彻底改变了教堂建筑和神圣空间的设计方法。
哥特式大教堂力图体现圣约翰启示录中对天上耶路撒冷的描述。圣经描述了一座“闪耀着极贵宝石光芒的城市,如同水晶般的碧玉”,城墙由碧玉建造,城内则由纯金打造,如同水晶一般。这座城市无需日月光照耀,因为上帝的荣耀照亮了它。
彩色玻璃的神秘意义
彩色玻璃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神秘功能 — — 将灵魂从物质提升到精神层面。苏热曾写道,多彩宝石的美感如何让他忘却外界的纷扰,而值得深思的冥想又如何激发他的反思,将物质转化为非物质。
圣丹尼斯大教堂最早的彩色玻璃窗描绘了旧约和新约场景之间的联系,并以基督为纽带。它们激励着修道院博学的僧侣们进行反思和冥想。这种圣经故事之间象征性对应关系的传统成为了哥特式彩色玻璃艺术的一大特色。
光线穿透神圣空间,带来超越,象征着上帝对人类的恩泽。彩色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窗倾泻而下,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令人沉浸于祈祷和精神沉思。
彩色玻璃的教育作用
在当时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时代,彩色玻璃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这些窗户就像是“穷人的圣经”,通过生动的视觉图像讲述着圣经故事和圣徒的生平。
这些以光影交织的圣经故事布道,其影响力甚至可能远超神父的口述。彩色玻璃窗将教堂空间变成了巨大的图画书,每一扇窗户都讲述着一个特定的故事,或传达着一个特定的神学信息。
彩色玻璃图案由教会当局和博学的神学家精心设计,不仅涵盖圣经场景,还包含圣徒生平、当时同业公会的生活场景、历史事件以及寓言图像。
建筑创新及其对彩色玻璃艺术的影响
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与彩色玻璃艺术的演变息息相关。哥特式建筑者的技术创新彻底改变了教堂空间的照明方式,并为大型彩色玻璃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罗马式到哥特式的过渡,其特点是厚重的筒形拱顶墙被不断增高的细长墙体所取代。主要的建筑创新包括飞扶壁、尖拱和肋拱,这些设计重新分配了建筑荷载,并使得更高更薄的墙体得以建造。
窗户设计开发
飞扶壁使得墙壁更高,窗户更大,从而让更多自然光线进入中殿。这些结构元素是哥特式彩色玻璃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它们将墙壁从承重功能中解放出来,变成了采光面。
尖拱是另一项重要的创新,它以更轻的重量提供了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它允许建造更高更宽的窗户,为大型彩色玻璃作品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辐射时期,窗户变得更大、更多,也更具装饰性。墙体的中间层,例如三拱廊,也设有窗户。天窗的高层设有成排的尖顶窗,顶部通常有三扇或四扇窗户,以及被称为“眼”的微型玫瑰。
绑定的演变
窗户内部的装饰结构 — — 竖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期哥特式窗户通常使用平板竖框,其窗洞看起来像是被凿在一块平坦的石板上。后来,这种竖框被更为优雅的杆状竖框所取代,这种竖框中分隔玻璃面板的石肋由狭窄的雕刻轮廓制成,内外表面呈圆形。
玫瑰窗辐条向外辐射的复杂设计,赋予了雷永南风格(Reyonnan style)的名称。这种杆状竖框可能最早出现在兰斯大教堂的天窗上,并迅速传遍了整个欧洲。
使用石质竖框分隔玻璃,并用铅条支撑玻璃,使窗户更加坚固、更大,能够抵御强风。雷永南玫瑰窗的直径可达十米。
沙特尔大教堂是哥特式彩色玻璃的巅峰
沙特尔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被认为是中世纪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彩色玻璃艺术群之一。它们总面积达2600平方米,由167扇窗户组成,描绘了圣经场景、圣徒生平以及当时商人行会的生活场景。
大教堂内保留着不同时期的彩色玻璃窗。一些早期沙特尔大教堂的窗户得以保留,例如西立面上的三个柳叶形窗(1145-1155年),与圣丹尼斯大教堂为苏热修道院院长创作的柳叶形窗同时代。唱诗班席南侧著名的柳叶形窗被称为“美丽的玻璃圣母院”,因其沙特尔蓝(1180年)而闻名。
沙特尔彩色玻璃的黄金时代
大部分窗户建于1205年至1240年间,用于现存的教堂。这一时期包括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此次东征将许多重要文物带到了沙特尔)、阿尔比战争,以及腓力二世·奥古斯都(1180-1223)和路易八世(1223-1226)统治时期。
大教堂最终于1260年在路易九世(1226-1270)统治下祝圣。部分窗户是后来修建的,例如旺多姆小堂(1400-1425)的窗户和耳堂(20世纪)的一些窗户,而一些受损的13世纪彩色玻璃窗则自15世纪以来得到了修复。
沙特尔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以其色彩而闻名,尤其是钴蓝色。这种被称为“沙特尔蓝”的特殊色调成为中世纪彩色玻璃艺术的典范,至今仍让学者和大教堂的参观者着迷。
保存和保护
1914年,兰斯大教堂及其彩色玻璃窗的毁灭震惊了整个法国,并导致沙特尔大教堂的所有玻璃窗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拆除并保存下来。教堂的保护和净化工作自1972年以来一直在进行。
法国至今仍是欧洲中世纪彩色玻璃面积最大的国家。许多原始玻璃在中世纪后的几个世纪里被毁坏,如今的玻璃大多是回收玻璃或更现代的替代品。
历史古迹研究实验室开展了初步研究。现代保护方法包括化学和激光清洁历史彩色玻璃上的腐蚀沉积物。对比研究表明,不同方法清洁钾钙硅玻璃样品表面溶解产物的有效性。
哥特式彩色玻璃的地域特征
哥特式彩色玻璃在欧洲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反映了当地的艺术传统、技术能力和文化偏好。法国学派成为创新的主要源泉,并成为整个欧洲效仿的典范。
法国哥特式彩色玻璃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建筑发展于12世纪至16世纪之间。尽管彩色玻璃自罗马式时期以来就已在法国教堂中使用,但哥特式窗户的尺寸明显更大,最终占据了整面墙壁。
法国学派的特点
法国哥特式彩色玻璃的作用是使教堂内部充满象征圣灵的神秘色彩,并为大多数不识字的教区居民讲述圣经故事。从巴黎圣母院开始,玫瑰窗就成为法国主要教堂中尤为重要的元素。
在整个哥特时期,窗户变得越来越大,透过灰色玻璃的光线也越来越多,画作的细节也变得更加精致,逐渐变得像绘画一样。早期的哥特式窗户通常由非常小的玻璃片组成,厚度各不相同,只能从远处看到。
早期哥特式教堂的阴暗、狭小的窗户以及诸如沙特尔蓝等深沉饱和的色彩,被明亮通透、色彩丰富的空间所取代。墙壁的中间层设有窗户,高侧窗则设有成排的尖顶窗。
英国哥特式传统
英国哥特式彩色玻璃与英国建筑的风格演变大致相同,从 12 世纪后期开始取代诺曼式或罗马式窗户,比法国稍晚一些。
13世纪,哥特式装饰风格出现,并分为两个时期:后期更为华丽,以曲线为主。下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时期是垂直哥特式,延续至16世纪,比欧洲大陆的延续时间更长。
早期英国彩色玻璃的主要特征是色彩深邃浓郁,尤其是深蓝色和宝石红色,常带有条纹状且色彩不均匀。其马赛克般的质感体现在小块玻璃的拼贴、铁艺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简洁大胆的面部彩绘风格上。
原始玻璃制品在英国宗教改革期间被毁,并被现代作品所取代。不过,在坎特伯雷大教堂、韦尔斯大教堂、约克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仍能找到原始玻璃制品的样本。
哥特复兴与现代性
19世纪初,彩色玻璃实际上已是一门消亡的艺术,早在两个多世纪前就已不再流行。然而,它的命运即将改变。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师担心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庸俗效果”,并开始从历史中汲取灵感,寻找不同的创作方式。
中世纪的彩色玻璃非常适合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项目。它的技术得到了哥特复兴主义者(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崇拜者)和其他人士的重新审视和推广,其中包括工艺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威廉·莫里斯。
英国的哥特复兴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社会。在此期间,英国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革:大规模生产迅速取代了手工艺生产;以及由于人们涌入城市,在新工厂工作,乡村人口急剧减少。
许多改革者、作家、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公开质疑这种“进步”形式的影响,并寻求替代方案。这种对发展不同社会和美学模式的兴趣源于18世纪。
哥特复兴主要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和绘画,其风格主要基于中世纪晚期(约1250-1500年)的形态和图案。艺术家们将对历史实例的严肃研究与对中世纪骑士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奇幻想象相结合。
现代彩色玻璃的发展
20世纪,这种对传统的全新诠释演变成了更为抽象的作品,这些作品明显带有现代气息,与最初启发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的玻璃窗风格大相径庭。现代彩色玻璃艺术家们延续着传统技法,但又将其运用到全新的艺术表达中。
现代历史彩色玻璃的保护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方法。化学清洗和激光清洗用于去除历史玻璃样品的表面腐蚀。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于表征清洗过程中样品表面发生的变化。
对沙特尔玻璃修复工坊Maison Laurens提供的彩色玻璃样品进行了比较清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清洁方法均能去除玻璃表面与碳化合物相关的外层深色层,以及由盐结晶形成的外层白色层。
当代彩色玻璃艺术不断发展,将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与创新的设计与技术相结合。21世纪的艺术大师们创作的作品,既延续了哥特式彩色玻璃的传统,又展现了现代艺术理念和技术的可能性。
哥特式彩色玻璃是中世纪欧洲技艺、艺术视野和精神追求的独特融合。从苏热修道院院长指导下的圣丹尼斯大教堂的简陋之作,到沙特尔大教堂的宏伟建筑群,彩色玻璃已从装饰元素演变为哥特式建筑和神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彩色玻璃的技术发展,正如狄奥菲勒斯所描述,并经过一代又一代大师的不断完善,奠定了至今仍令现代观者着迷的艺术成就的基础。哥特式大教堂对光与色的象征性运用,将教堂空间转化为天堂耶路撒冷的尘世象征。
彩色玻璃的教育功能使其成为当时普遍文盲时代不可或缺的宗教教育工具。这些“石书”通过通俗易懂的视觉图像传达复杂的神学概念,将艺术与中世纪社会的实际需求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