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自动翻译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儿童小说,由加拿大作家LM·蒙哥马利于1908年首次出版。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后期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一个虚构小镇——埃文利,讲述了早熟的11岁孤儿女孩安妮·雪莉意外来到绿山墙庄园的故事。绿山墙庄园是中年兄妹马修和玛丽拉·卡斯伯特的故乡。在安妮的成长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不幸、冒险,最终取得了成功,并与卡斯伯特一家的关系也日渐亲密。小说探索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真挚的亲情如何建立。《绿山墙的安妮》已被翻译成36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其红发女主角的形象也在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被塑造成经典。 《安妮》是原创八部系列小说的第一部,第九部续集在作者去世后出版。本文学指南采用巴诺书店精装版。
威尔基·柯林斯的《白衣女人》
《白衣女人》被广泛认为是最早的悬疑小说之一,也是“轰动”小说流派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由威尔基·柯林斯于1859年创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伦敦的阴谋故事。沃尔特·哈特赖特是一位年轻的美术老师。一天晚上,他在伦敦遇见一位身着白衣、神情忧郁的女子。他向她指路,后来从警方那里得知,她是从附近的一家精神病院逃出来的。不久之后,他前往坎伯兰郡利默里奇庄园的新住所。他到达时,家里只有身患残疾的弗雷德里克·费尔利和他的学生劳拉·哈尔科姆和玛丽安·哈尔科姆。
玛丽·贝丝·基恩的《再问一次,是的》
《再问一次,是的》是一部《纽约时报》畅销书,讲述了两个爱尔兰裔美国家庭跨越40多年生活的史诗,跨越了数代人。这部家庭现实主义作品堪比安妮·泰勒和安·帕吉特的作品,曾被《人物》杂志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评为年度最佳小说,并被改编成限定剧集。
马库斯·雷迪克的《奴隶船》
马库斯·雷迪克的历史著作《奴隶船:一部人类历史》(2007 年)描述了奴隶船在横渡大西洋将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时船上发生的事情。这本书获得了无数奖项,包括 2008 年乔治华盛顿图书奖和 2008 年梅尔柯蒂奖。评论家称赞它揭示了北美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一个方面。雷迪克是一位畅销非虚构类书籍作家和纪录片编剧,他是匹兹堡大学大西洋历史杰出教授和巴黎世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在《奴隶船》中,雷迪克重点介绍了 1700 年至 1807 年间在“奴隶船”上从非洲运往美洲的奴隶所忍受的恐怖条件。根据雷迪克的说法,奴隶制在 18 世纪特别有利可图,英国和美国迁移了数百万非洲人来开发新大陆。雷迪克将他的讨论限定在这些最繁忙的年份,以便更好地详细探究奴隶船。为了撰写这本书,雷迪克花费数年时间研究主要资料,包括海事档案、法庭记录、第一手资料和日记。他在书中加入了图画和图表,以阐明他关于船上拥挤的空间、令人窒息的环境以及犯下的罪行的观点。雷迪克撰写《奴隶船》一书是为了吸引普通读者和对非裔美国文化史感兴趣的学生。雷迪克指出,许多奴隶未能在跨越海洋的旅程中幸存下来,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疾病迅速蔓延。奴隶们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和水,船员们会因为奴隶们的轻微争吵而严厉惩罚他们。船员们毫不犹豫地将死去的奴隶扔下船。他们只是返回非洲去收集更多的奴隶。在书中,雷迪克研究了奴隶船上的四种主要关系:船长和船员、水手和奴隶、奴隶和奴隶以及商人与废奴主义者的关系。
乔治·克里尔的《查理·威尔逊的战争》
《查理·威尔逊的战争》,又名《历史上最大规模秘密行动的非凡故事》,是乔治·克莱尔三世于 2003 年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讲述了美国众议员查理·威尔逊的背景以及他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向盟军阿富汗圣战者提供援助所起的作用。这次行动对于苏联解体至关重要。克莱尔的这部小说称其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硕的中央情报局行动,以关注政治机构如何在美国政府的阴影下运作而闻名。小说以 1993 年的序言开篇,当时 60 岁的国会议员查理·威尔逊前往中央情报局总部所在地兰利接受奖励。中情局局长发表了一段怪诞的演讲,称赞威尔逊不带精英主义色彩,作者却评论说这番话显得格格不入:仅仅十年前,威尔逊还被认为是一个腐败、吸食可卡因、丑闻缠身、频频被性侵指控的男子。与此同时,一位名叫古斯特·阿夫拉科托斯的男子在观众席中旁观,尽管他是威尔逊的得力助手,却得不到任何认可。故事随后回溯到1980年。国会议员查理·威尔逊前往拉斯维加斯度周末,为一位筹款人的女儿争取她心仪的电影角色,同时也会见他投资的一部电视剧的赞助人。一番周旋后,他最终在一家高档酒店套房的热水浴缸里,与两名女子共浴,并吸食了大量可卡因。这起事件后来被联邦调查局调查,并几乎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与此同时,苏联的政治局势急转直下。查理·威尔逊参与与苏联和阿富汗政治互动的导火索,是《60分钟》节目主持人丹·拉瑟的一篇报道。报道中,他偷偷越过巴基斯坦边境进入战区。他得出结论,中情局对阿富汗人的支持几乎毫无意义,因为他们只得到了过时的武器和资源。
伊登·罗宾逊的《骗子之子》
《骗子之子》是伊登·罗宾逊于2017年创作的一部青少年现实主义奇幻小说。作为罗宾逊“骗子”三部曲的第一部,它曾入围多项加拿大奖项,并荣登加拿大畅销书榜。故事背景设定在罗宾逊的家乡——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基蒂马特,以作者的海斯拉和海尔特苏克血统为背景。小说中还包含一些成人主题,包括成瘾、虐待和自残。
《战争的悲伤:北越小说》作者:保宁
《战争的悲伤:一部北越小说》由鲍宁创作,于1991年在越南首次出版;其首个英文译本于1993年问世。鲍宁1952年出生于越南河内。越南战争期间,他曾在光荣的第27青年旅服役。1969年,该旅500名参战人员中,他是仅有的十名幸存者之一。《战争的悲伤》最初出版时,由于其非英雄主义和非意识形态的基调,违背了越南政府的意愿。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朱丽小姐》
《朱莉小姐》是瑞典剧作家兼小说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于1888年创作的一部自然主义戏剧。故事发生在瑞典一位伯爵的庄园里,年轻的朱莉小姐被一位名叫让的男仆深深吸引。天真的朱莉被游历丰富、博览群书的让深深吸引,但让早已与一位名叫克里斯汀的女仆订婚。戏剧的主要情节发生在朱莉小姐与父亲居住的庄园厨房里。随着故事的发展,朱莉小姐和让之间的激情不断升温,直到让的性格变得更加阴暗,朱莉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心理上的意志斗争,为生存而战。该剧的核心主题是达尔文主义,这在自然主义时期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讲述了贵族朱莉与攀比迅速、冷酷无情的让之间的斗争。该剧还探讨了阶级斗争以及家庭创伤的挥之不去的影响。如同斯特林堡的许多作品一样,剧中人物复杂多变。《朱莉小姐》被认为是瑞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自首演以来就不断被搬上舞台,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它还被改编成歌剧。《朱莉小姐》开场,让走上舞台,走进庄园的厨房。他是一名男仆。让与未婚妻克里斯汀见面,并向她讲述了朱莉小姐的古怪行为。自从朱莉小姐来到谷仓舞会,与猎场看守人共舞,然后试图与他共舞,尽管让只是宫廷的仆人,让就一直认为她疯了。克里斯汀讲述了朱莉小姐的背景,以及她在解除婚约后如何无法面对家人。她没有跟随父亲与其他贵族一起参加仲夏夜庆典,而是留在了家里,与仆人们混在一起。他们讨论了导致朱莉小姐婚约破裂的那件事,那是一件奇怪的事:她的未婚夫拒绝听从她的命令跳过马鞭。吉恩形容这就像训练狗跳铁环一样。吉恩拿出一瓶酒,和克里斯汀调情。
琼·迪迪恩的《蓝色之夜》
《蓝色的夜晚》是美国作家琼·迪迪恩于2011年出版的回忆录,记录了迪迪恩女儿昆塔娜(Quintana)于2005年意外离世,享年39岁,以及她此后的悲痛历程。这部作品也对生命与死亡的本质进行了沉思,其最著名的引言是:“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是为了活下去。”迪迪恩对人类生命的局限和悲痛过程的态度并不乐观;她认为悲痛与自然的根本无意义性相呼应。《蓝色的夜晚》与迪迪恩早期关于丈夫住院和死亡的回忆录《奇思妙想之年》产生了共鸣。这部作品以其对衰老和为人父母的深刻见解而闻名,被广泛认为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回忆录之一。在回忆录的开篇,迪迪恩解释了她选择《蓝色的夜晚》作为书名的原因。她回忆起昆塔娜婚礼那天,觉得那是她记忆中一个独特的时刻,在她家庭遭遇一系列不幸事件之前,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光明的消逝”。她绝不会想到,不到一年,丈夫便会离世,而女儿也即将离世。迪迪恩回忆起朋友娜塔莎·理查德森的猝死。当时,迪迪恩认为年轻人对这类悲剧免疫,或者至少根据某种自然法则“应该”免疫。但她很快意识到,这种说法毫无根据。迪迪恩通过昆塔娜去世后留下的物品来审视她的一生,发现它们似乎描绘的是失去,而非对生命的颂扬。她觉得自己只能回忆起昆塔娜的负面经历:她的抑郁、焦虑和恐惧。在对女儿的离世深感悲痛之后,迪迪恩更加抽象地看待死亡。她写道,她自己与悲伤的斗争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人类没有能力应对疾病、衰老和死亡。迪迪恩还回顾了她第一次见到金塔纳的 20 世纪 60 年代的岁月。
让·阿努伊的《贝克特》
《贝克特或上帝的荣耀》是法国剧作家让·阿努伊于1959年创作的一部戏剧。该剧虚构了12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与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之间的冲突。该剧的英文译本于1960年在百老汇首演,广受好评,并于1964年被改编成奥斯卡获奖电影。
苏珊娜·卡哈兰的《大脑着火》
《脑火》(2012)是《纽约邮报》作家苏珊娜·卡哈兰的回忆录,讲述了她与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NMDA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抗争历程。卡哈兰回忆了她从一名24岁的普通记者变成被误诊为精神病患者,再回到正常状态的病魔历程。2018年,Netflix根据卡哈兰的故事改编了一部电影,由卡哈兰和查理兹·塞隆联合制作。
安德鲁·克莱门茨的《成绩单》
《成绩单》是多产儿童作家安德鲁·克莱门茨于2004年创作的一部中学生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天才终其一生都隐瞒自己智力的故事。诺拉·罗利从未担心过成绩单,但到了五年级,她意识到成绩和考试分数对同学——尤其是她最好的朋友斯蒂芬·柯蒂斯——的负面影响,并决定采取行动。故事探讨了成绩的重要性、运用智力的责任以及平凡之美等主题。克莱门茨在成为全职作家之前曾在芝加哥北部的公立学校任教七年,并从他的教育经历中汲取灵感。此后,他出版了80多本书,包括《弗林德尔》(1996年)和《不说话》(2007年),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2005年,《成绩单》荣获堪萨斯州学生投票选出的威廉·艾伦·怀特儿童图书奖。本指南参考了 2012 年 Atheneum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出版的小说电子书再版。
俄罗斯未来主义: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
俄罗斯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一场充满活力且独具特色的艺术运动,成为俄罗斯先锋派最重要的潮流之一。这场文学艺术运动兴起于20世纪10年代的俄罗斯,汇聚了众多诗人、作家和艺术家,他们致力于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语言,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带来的挑战。未来
20世纪初俄罗斯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运动,也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